「睇大戏」是岭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笃笃笃笃,撑……」的锣鼓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
粤曲,作为优秀的岭南传统文化,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融,同时凝聚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情感。
日前,由粤港澳三地文化界联手举办的「全球微粤曲大赛作品创作赛优秀作品云直播」在广州正式启动,吸引大湾区及海外一众粤曲爱好者支持。

编辑:骆丹、郑会强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全球微粤曲大赛作品创作品云直播」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及香港电台第五台、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同时获得香港粤剧演员会、中华文化产业促进会(澳门)、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新西兰、英国、匈牙利、新加坡等国家当地的八和会馆的支持;协办单位包括有粤剧艺术博物馆及荔湾区文化馆。
微粤曲精品 耳目一新
粤剧粤曲扎根于广东、广西两地,盛行于东南亚、美加及澳洲等海外华人社区,不仅为普罗大众提供消闲娱乐,亦见证广东百年历史及社会变迁,承载独特的时代特色及粤地文化。如今,粤剧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均十分重视粤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全球微粤曲大赛」于2015年正式创办,旨在用微粤曲精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至今已经成为大湾区粤剧曲艺界、广电及新媒体的一大品牌盛事。
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演唱赛和三届作品创作赛,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运用融媒体传播模式,开赛至今总吸引近2,000万人次收听收看。
所谓「微粤曲」,既可以是粤剧粤曲作品,也可以是包含了粤剧粤曲元素的多样性音乐作品,体裁风格不限,演唱形式不限,以粤语为主,作品时长五分钟左右。创作赛收到的参赛作品中,不乏充满时代气息、反映新时代新成就的微粤曲精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9年,首个粤港澳三地联播戏曲节目《湾区粤韵》启播。粤港澳三地的深度合作,为粤曲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深度融合新媒体 地域界限零距离
提起「睇大戏」,传统习俗是在戏棚、戏院、会堂、剧院及社区中心观看戏院戏,或者是在特殊日子,例如神诞、庙宇开光、鬼节打醮、太平清醮及传统节日上演的神功戏,这些都是香港生活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重要一部分。
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广泛应用,听曲睇戏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打破地域局限。据悉,今年的「全球微粤曲大赛作品创作赛优秀作品云直播」将于11月25日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届时将运用粤港澳三地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手机、网路等新媒体方式,全程音视频直播,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汇聚了五大洲不同肤色人种演唱微粤曲的盛况,为全球的粤剧粤曲爱好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正如香港电台第五台总监李仁杰表示,「我们以粤语作为社交语言,传承发展粤剧曲艺传统艺术是粤语地区传媒人的担当,希望将粤剧及广府人勤劳拼搏的精神传到五湖四海。」

参赛曲目海纳百川
据主办单位资料,参赛曲目中,广州地区有《鸡公榄》、《岭南醒狮》等曲目参与,香港地区则有《西厢记》、《花市描红》、《一湾新粤》等来自流行歌手和粤剧演员合作的粤剧参加。澳门有《一桥飞架伶仃洋》和《心曲》两首曲目参赛。除此之外,还吸引了美、加、新西兰、匈牙利、日本、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粤剧发烧友参赛,印证了粤曲「海纳百川,灵活多变」的特色。

「全球微粤曲大赛作品创作赛优秀作品」云直播
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地点:广州市粤剧艺术博物馆
节目单(暂定)
广州:
1.《鸡公榄》(麦嘉师生)
2.《梨园蝶双飞》(郭凤女李伟聪)
3.《帝女花-追思》(黄智毅+粤剧花旦)
4.《岭南醒狮》(玉龙、周游格)
5.《响月》(京剧演员、伍家辉)
香港:
7.《西厢记》(流行歌手+粤剧演员)
8.《花市描红》(叶幼琪)
9.《一湾新粤》(流行歌手)
澳门:
10.《一桥飞架伶仃洋》(陈国明)
11.《心曲》(曾慧、司马祥)
海外:
12.《乡音》(美国.谭念帖)
13.《戏梦三生》(加拿大.文燕)
14.《食荔枝》(日本.伊东克美、原彩晶)
15.《笠翁对韵》(尼日利亚. 秦可心)
16.《新年》(纽西兰.谭而)
17.《乡关》(英国.肖彩笼)
18.《粤韵庆升平》(匈牙利.马晶晶+香港.刘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