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大幅削减香港史忧虑抹杀学习兴趣

分享

教育局上周五公布新课程框架,其中历史科课程目标有改动,新增期望学生“成为具备世界视野的中国人”等元素。现时香港史、中国史、日本史各占一单元,讲述三者如何“现代化与蜕变”,有中学历史科教师认为这是课程特色之一,称均衡学习3个地方的现代化,可起“他山之石”作用,忧新课程削弱历史科定位。
高中双史将更新,增加中国近代史篇幅,首批影响是2027年9月读中四的学生。根据教育局公布新课程框架,历史科五大单元将重整。现时学生分别学习香港史、中国史、日本史,探讨三者如何现代化与蜕变,但新课程除在“中国与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及成为国际重要成员的历程”设独立单元教授中国史,不再有香港史、日本史单元。
明报记者翻阅现时“适用书目表”其中一本历史课本,教香港政制的课文提到,1980年代起愈来愈多华人担任首长级官员,如陈方安生1993年成为布政司;另有独立单元教日本史,如二战后经济起飞、社会变得自由等(见图)。
中学历史科教师梁老师向明报表示,近年历史科一直保持均衡香港、中国、日本史内容,有“他山之石”之用,如日本明治维新经验可对比中国近代化过程曲折,形容这是历史科主题甲一特色,亦是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技能。
梁相信不少选修历史科的学生对外国史感兴趣,认为新课程大增中史比例,会削弱历史科定位,又忧虑历史、中史、公民科界线模糊和重复,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多元思考。
中学历史科教师张往则说,学习现代化概念的价值在于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由封建专制迈向文明现代,涉及比较不同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包括成就、不足、困难、利弊、转折等,亦强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层面探究,因此学生能够有“同时代”的不同个案分析及对照,是整全研读现代历史的关键之一。
至于历史科香港史的改动,张往认为学习本地史是每个现代文明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内容,更要反思整个教育系统有否足够关注及资源予下一代学习香港历史,他反问如果学生不选修历史,“是否期望大多数下一代的年轻人可以对香港的过去发展一知半解?”梁老师则认为大幅削减香港史,无疑是抹杀提升学生兴趣的机会。
张往又提到,新课程考评未有具体方案,因此暂难定论课程特色,惟指历史科教师日后如何持守独立批判精神、专业处理不同课题,将会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