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健康科技及乐龄科技方面正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预计本港65 岁及以上长者人口,会由2019年的132 万,增至2039年的252 万,未来高龄人口将会追求更高质素的乐龄生活。
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数码港汇聚超过2,000间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当中有逾120间健康科技及乐龄科技有关。香港数码港首席公众使命官陈思源预计未来趋势时指,科技将在医疗保健的各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监测、治疗和复康。此外,网上医疗平台和早期诊断技术有望减轻公共医疗系统的压力,而价格合理的复康产品将使患者能在家中进行训练等。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吸引人才、资源及资金
数码港一直支持「健康科技」及「乐龄科技」发展,当中的「健康科技」初创方案涵盖便携式内脏器官扫描装置、医疗机器人、听力治疗、脊足健康、视力检测、神经疾病治疗。 「乐龄科技」初创方案包括居家安老、预约护理服务及视像求诊、治疗与复康、消闲及社交生活等等,推动科技应用在不同健康防护及治疗方面。
数码港的全球网络具备吸纳外地专才、初创企业、技术和投资的优势,令香港的创科生态系统更显蓬勃。陈思源表示,过去一年,数码港吸引约90间内地及海外企业进驻,汇聚全球创科人才、资源及资金,助力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并继续发挥联系内地及国际市场的门户角色,为初创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跳板。此外,数码港亦持续加强与内地官方单位、企业、创业园区及科研机构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重要的跨境支援、信息及资金支持,为开展内地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资助企业开拓版图
为加强拓展国际版图,数码港通过「海外及内地市场推广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高达20万港元资助,协助毕业于「数码港培育计划」及「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的公司,进行市场研究、宣传推广和出访内地和海外业务、交易会和展览。截至2024年6月,「海外及内地市场推广计划」已批出312个申请及支持532个项目。
香港与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数码港致力协助初创企业把握机遇,包括与大湾区的商学院及其他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支援企业对接大湾区创业圈。陈思源表示,数码港推出多项计划,如「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和「湾区专上学生金融科技双向实习计划」,促进两地人才交流。此外,数码港与多个大湾区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为香港初创企业提供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同时协助内地企业通过香港拓展海外市场。他透露,「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引擎,数码港将在流浮山开展创科设施规划研究。另外,数码港与前海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初创企业创造机会,促进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这些项目将优化香港产业结构,加强大湾区与国际联系,助企业拓展内地及海外市场,实现互惠互利。
参与BIOHK有利企业发展
初创公司需要通过展示、交流及合作机会寻找商机。陈思源表示,参与BIOHK等国际平台,能为初创公司带来国际交流机会,有助于市场拓展和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初创公司可以借此向公众、政府及投资者展示研究成果,促进产品研发和创新,推进商业化进程。这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利,也可能为生物科技行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理大致力生物医药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知识转移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秉承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精神,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理大强调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三者并重,除了以别具特色的全人教育培育人才外,还通过科研创新、知识转移与创业发展贡献社会,让研究成果走出校园,转化为社会效益,创造深远影响。
理大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新药研究上亦取得卓越成就,过去曾开发或参与研发香港首五种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研究性新药申请(IND)的候选新药。
理大的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研究合成新型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以及生物化合物的新技术;研发用于提高医疗、降低毒性的保健和新型药物制剂;探索和开发新型分子技术用于药物和医疗保健产品的研发。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下,理大于校园设立符合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先进疗法制品(ATP)实验室和设施。该设施的隔离器可对人类干细胞或免疫细胞进行无菌处理,适用于再生医学或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以改善香港癌症患者的治疗成效,让更多本地病人受惠。

产学研合作
理大积极与各界建立伙伴关系,建设科研转化平台,探索生物医药、健康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及拓展创新机遇,例如与多家公司共同研发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药物,长远为患者带来崭新的治疗方案。为加快融入国家「十四五」的发展规划,理大亦致力于内地拓展,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开拓合作平台,其中医疗健康也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希望以科技创新贡献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惠及广大市民。
知识转移与创新创业
另一方面,理大致力通过知识转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积极鼓励理大学者、研究人员、学生、校友追寻创业梦想,以创新方案应对现实的挑战。理大透过独有的PolyVentures理大初创生态系统,为有志创业的理大社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涵盖教育、构思、培育、孵化,以至加速增长等各个创业阶段,迄今已培育了逾500家初创企业,当中不乏冀以生物医学程造福世界与人类者。
多家初创参展
在是次BIOHK 展览中,理大除了展出理大药品的研发历程外,亦会展示其在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工程、医疗诊断等方面的专业发明,访客可借此一窥理大广泛的生命科学技术。此外,理大还会介绍与磐美迪在核子医学诊疗领域的合作:开发一套人工智能辅助的医学影像及影像引导平台,针对医用同位素等进行医疗应用开发,以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及癌症治疗管理。
理大展位还会介绍多家从事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的理大初创企业,这些初创的技术范畴涵盖生物医学复康机械人、高解析度肿瘤成像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病毒的即时诊断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食品及美容产品测试平台,以及先进抗菌抗病毒物料及涂层等,充分展示理大如何以创新创意提升医疗质量,守护大众健康。
鹰瞳Airdoc全球AI眼底相机软硬一体从筛查到诊断治疗
随着电子设备愈趋普及,眼睛健康渐受关注。 2015年成立的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Airdoc)聚焦AI医疗发展,通过全球独创的全球AI眼底相机及检测系统,进行视网膜健康筛查及管理,成为眼科医生的好帮手,希望通过眼睛了结全身健康。
鹰瞳科技在AI眼底相机的算法方面,通过海量大数据和AI科技,结合专家集体智慧,实现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及眼部相关的55种健康风险指标的快速无创检测,并在糖网项目获得国家药监局首张眼底AI三类证的权威认证。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云服务负责人张兵表示,除了软件研发,公司还推出全球首家独创的便捷式的AI眼底相机,结合云端的算法,辨别眼底影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91.75%及93.1%,准确率及稳定性甚至超越人类专家。

创新眼底算法及硬件
AI眼底相机重量只有大约2千克,提供语音提示及AI辅助,可自动捕捉瞳孔进行对焦拍摄。产品可用充电宝供电,并可连接互联网。即使任何场景及没有专业医护人员辅助下,也可为检查者进行快速眼底筛查。只需30秒就可完成拍照,1分钟内出报告。
现时产品已推广至全球50个国家及地区,取得内地、美国FDA及欧盟认证。张兵表示,产品应用广泛,可在医院及基层医疗作为医生的助手,也适用于视光中心及保险公司,用以了解客户的身体状况。此外,该公司积极推进诊疗一体化的AI解决方案,利用近视光线管理进行近视防控及治疗。张兵表示,公司研发的近视光线管理,可利用该光线照射达到缓解眼轴增长、缓解及治疗小朋友近视问题。
为令更多人关注眼睛健康,鹰瞳科技开展大量公益活动,到社区及学校提供免费眼底健康检查。过去数年,还参与了BIOHK展览活动及提供AI眼底检查服务,每次均大排长龙。张兵表示,香港是一个向国际展示内地技术的良好平台,有很多海外专家及客户参与,可更好地帮助他们开拓海外市场。而且公司于2021年11月在香港上市,希望能回馈香港,帮助香港市民了解自身健康。他期望通过BIOHK将技术及产品,推广给香港医疗机构、视光中心、保险公司等,亦欢迎联合进行公益性质的活动。

24小时AI医生关注抑郁焦虑
本次BIOHK在3E-C07展位还将展出最新生成式人工智慧产品-AI心理医生苏妍宁,可在微信及Whatsapp等平台跟AI心理医生进行互动。当中的心理指标监测融入心率变异性(HRV)、眼动追踪等生理指标,类比医疗级精神卫生评估,针对个人的抑郁焦虑风险等级评估内容。同时亦模拟精神科医生,例如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ICD-11及默沙东诊疗手册确定检查者的风险及病因,通过心理健康干预等方法,例如认知行为治疗(CBT)、接纳与承诺治疗(ACT)、正念积极心理等手段进行AI医生的互动。另外,还带来调节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物理手段的干预产品样机供机构友商和市民体验问询。同步该类服务也在寻求保险、学校、政府及平台社区机构合作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期望加入AI能力后,将人均心理医生的比例提高,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跟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包括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的抑郁焦虑、ASD\ADHD和游戏成瘾等常见心理健康及精神健康类问题。
BIOHK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
日期:9月11至14日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