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坏」,说的就是漆器。从日用之器到高奢之礼,漆器承载着丰富而鲜活的华夏文明。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历史上的广东阳江,则是中国漆器五大产地之一,素有「漆艺之乡」的美誉。
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化融媒项目《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二季)日前播出《阳江漆艺: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一集。节目组带领观众走进阳江,一起了解阳江漆艺悠久的历史、特有的工艺以及它的传承发展,领略时光沉淀下来的绮丽华彩。


国家级非遗工艺繁杂讲究
阳江漆艺的兴起,与阳江处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补给港和中转港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阳江古代的造船业十分发达,由于船需髹漆才能防腐防潮防蛀,由此也带动了阳江漆器业的发展与繁荣。
漆器的制作工艺繁杂且讲究,先成型、刮灰、吃漆、髹漆,再上色、打磨、抛光,周而复始数十遍,即使一个如掌心大小的漆葫芦,也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成器,每一件作品都可谓「匠心之作」。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髹饰繁复的阳江漆艺传承了三百多年。为传承和发展阳江漆艺,阳江成立了漆艺产业协会,建成了集创作、展示、旅游、教学于一体的漆器文化展示视窗的阳江漆艺院,并计划设立漆画村、漆画的网红打卡点。漆艺工作室也在阳江遍地开花。




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第二季)以短音讯、短视频、图文并茂等融媒体制作传播手段,深入展示岭南地区的考古成果以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千万年、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融合而成的丰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
扫描右列QR Code,可进入各大平台《不辞长作岭南人》专区,收看更多精彩视频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