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铁鸟凝视”展览填补香江历史空白

分享

浸大历史系“香港空间史研究计划”正在九龙3个地方举办展览,展出约百张日占时期(1941至1945年)盟军和日军拍摄九龙半岛的航空照片。过去80年一直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照片首度在港展出,不少本地战前地貌,包括初代启德机场的模样重现人前。计划负责人兼浸大历史系主任邝智文表示,照片填补了战时香港史的“空白”,希望人们通过观展,了解城市其中层次
“铁鸟凝视:战时航空照中的九龙半岛,1941-1945”展览的百张照片记录日占时期的深水埗、九龙城和油尖旺,由盟军和日军在2.7万至3万英尺高空拍摄,现于饶宗颐文化馆、中电钟楼文化馆和广华医院展出。展览获政府保育历史建筑基金资助,公众可免费入场。
两年多前,邝智文与美国一名历史学家交流,谈起对方从美国档案馆拿到一批冷战时期的航空照片。邝智文受启发,询问档案馆是否保留本港二战时的照片,结果确实存在。经过精挑细选,邝智文和团队花费约50万港元复印10多组共400多张香港战时照片,开始着手研究。
邝智文表示,照片除提供实证以确定部分建筑属战前建筑,包括茶果岭高岭土仓库和九龙城石屋家园,还揭露部分建筑的战时面貌,例如第一代的启德机场。从展览照片可见,1941年机场位置是一片草地,没有水泥跑道;油麻地戏院也曾在1943年一次空袭中被炸毁,只剩一面墙。
邝智文说,曾有两批航空照片记录1920及30年代的香港,后来因战事大量信息散佚,战后即便恢复拍摄航空照片,“空间已经不同……日占对空间的破坏,没人能说清楚”。他认为此次展览的照片能补上战时历史空白,同时反映本港城市规划的延续。
邝智文以北河街街市和现已改变用途的南九龙裁判法院为例,两者战前已存在,经历战争、大规模重建至今仍屹立不倒,“战后很多旧楼拆了,但道路的layout(规划)没变,不少政府建筑仍然存在,变成市民生活的核心……你觉得香港发展很快、很多东西没了,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其实是一层一层叠上去的”。邝智文希望展览能让公众了解城市“原来有很多层次”。他表示正在搭建“香港空间史平台”,记录1900至1980年代的历史数据,同时正整理航空照片,将上传至专题网页供大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