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探讨电气化及替代燃料的可行发展

分享

香港航商总会与必维船级社(BV)联合举办「深圳-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当日国际海事行业供应链上的各方持分者聚首一堂,为海事活动脱碳的两大核心路向,包括推广替代性绿色燃料及推动船舶电气化进程进行交流讨论,并寻求切实有效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活动得到盐田区政府、香港船东会、华光海运有限公司及赤道基金支持。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此次活动聚焦两大核心议题:「应对替代性燃料挑战」与「解锁电气化潜力」,分组会议分别由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教授,以及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前首席助理秘书长(空气质素政策)梁启明博士主持,他们引领与会专家共同探索行业前沿动态与创新路径。

会议深入探讨了支援绿色电力作为现代海事运营动力源所需的关键技术与生态系统构建,详细分析了中国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的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与会者共同制定了提供绿色燃料加注与出口服务的详细路线图,旨在推动相关服务的快速落地与持续优化,为海事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深圳- 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探讨电气化及替代燃料的可行发展
「深圳-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在深圳盐田举行,国际海事行业供应链的主要持分者参与交流讨论,寻求合作。
深圳- 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探讨电气化及替代燃料的可行发展
赵式庆(左)及Subajan Sivandran介绍是次活动目的

发展绿色能源中国具优势

香港航商总会主席、华光海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赵式庆指,两个方案都跟电有关。他认为,从能源使用的角度,目前电气化肯定比其他方式都更为直接,但要往前推动,需要制定相关法例,更成熟的跨区域,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深圳、广州等相互合作。他坦言,这些地方之间有很多客轮及货轮,惟电气化程度不是太高,他相信技术上障碍不大,但要解决政策及市场因素等挑战。

「今天探讨,首先是电气化的角度,怎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更好的协同,将这个路径往前推动,另一方面是探讨替代燃料的可行方案。」赵式庆表示,全球贸易有90%是通过海运进行,是全球最有效的运输方法,但同时减碳是当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数量大、航程远,目前电气化可实现在短程航运,但长程运输、跨洲的远程航运,使用替代燃料则相对成熟。

他指出,内地有良好的绿电产能及储备,因此由绿能到绿氢,内地会有比较成熟的方案。而由绿氢到其他替代燃料,目前全球集中考虑绿甲醇,(预计至2026年)内地甲醇生产将占全球75%,所以在甲醇方面,中国也是有产能上的势。

他很高兴活动邀得海外持分者、海外用家到来,让他们看到中国未来相关优势。他强调「通则不痛」,期望通过是次会议能把产业链上下游最核心的持分者,汇集在此进行深度交流,并通过交流活动形成共识。

鼓励跨行业参与者合作

必维船级社策略、并购与高级服务总监Subajan Sivandran认同电气化是长远目标,当中涉及安全、可持续性及数字化。他表示,当日讨论涉及很多可持续性内容,行业可利用替代燃料减少碳排,但重要一点是跨行业参与者如何实现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他指出,与会者都在强调需要关注商业化发展,要考虑电气化的战略性举措,在安全及创新所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让大家去发掘电气化及替代燃料所存在的无限机遇。他强调,要实现减碳,供应链各方需要保持透明,才能够互相信任,实现共同目标。

深圳- 香港绿色能源供应链交流会探讨电气化及替代燃料的可行发展
港航商总会、必维船级社、盐田区政府及赤道基金代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