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速递:中黄国际文化节闭幕探讨未来教育新路径

分享

由中黄教育集团主办、广州市中黄港澳子弟学校承办的中黄第二届国际文化节闭幕式暨国际文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论坛、WELC学者华南区论坛、中黄港澳子弟学校青少年领导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汇报,已于4月25日在广州市中黄港澳子弟学校举行,当日吸引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大湾区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活动主题是「国际文化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合共6场主题演讲、3场圆桌论坛、2场中黄「种子」项目汇报、1场嘉宾访谈以及丰富精彩的师生展演。

分析AI与教育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峰杉教授深入剖析「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前沿议题。他表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从工业时代人类「体力的外包」,到人工智能时代「脑力的外包」,教育的重点也随之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擅长传授已知知识、训练低阶认知,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需着重于挑战未知、培养高阶认知。白峰杉教授强调,好的教育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挑战未知。有了探索的欲望,孩子才能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从而在未来更好地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

湾区速递:中黄国际文化节闭幕探讨未来教育新路径
圆桌论坛现场

推动多语言学习

曾任IBO大学预科项目总考官的蔚政伟博士分享了IB教育给全球文化传播带来的启示。他表示,IB教育特别注重对母语文化和母语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审视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有效互动和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推动国际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他认为,建立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掌握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并通过多语言能力,才能更好进行跨文化交流,以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

在圆桌论坛上,曾任原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副校长李颖博士也强调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她认为,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软体仅能做字面翻译,缺乏对文化深层次的了解。 AI时代下,学生应该在多语言的薰陶中深入体会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演变,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在嘉宾访谈环节,牛津大学出版社高级学术顾问钟弘毅顾问分享了提升孩子阅读兴趣以及选择适合图书的方法,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和指导。

中黄教育教育集团董事兼CFO李霞在活动中表示,新时代的教育更需搭建一座文化的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国际,贯通知识与责任。中黄国际文化节既是对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创新实践,也是为中黄学习者社区打造的了解和对话全球多元文化的桥梁与视窗。 活动同期亦举行了中黄「种子计划」——领导力种子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种子项目的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