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圣火从浪漫的欧洲传到实际的新大陆了。愿爱的讯息也随着奥运传递不息。」巴黎奥运会暂告一段落,帕奥(残奥)紧接举行。旅法香港作家、画家绿骑士以细腻的心灵,近距离观照巴黎奥运,反思面临崩溃的传统价值、绿的争议、场地安置,以及民族自信,并被运动的激情、中国心与满溢巴黎的爱所感动。
执笔前两天,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简称帕奥或残奥)圣火在发源地英国史托克.曼戴维尔(Stoke Mandeville)点燃后,经英法海底隧道扺达欧洲大陆,并于八月二十八日开幕式在香榭丽舍大道巡演到协和广场,成龙获选做火炬手之一,引起影迷热烈反应。
巴黎奥运在千忧万恐下终于完满闭幕,使人大大舒了口气。
花都是深受恐袭威胁的高危城市。此外,法国示威和罢工也是家常便饭,三日一小示、五日一大罢,开幕前夕已有些组织呼吁各式罢工来瘫痪此项盛会。加上政治气氛混乱低迷,战云阴影重重,极右派如日方中,政府匆匆重组内阁,仍未觅得新首相。马克龙总统宣布开幕时强颜欢笑,奥林匹克圣火在热气球中升空,照亮了巴黎之夜。
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庭(Pierre de Coubertin)在一八九四年复兴了始于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的奥林匹亚运动会,推动了这个四年一次的全球盛事。今次奥运法国作东道主,自是特别雀跃。

醉舟
开幕式充满幻觉、梦呓般的气氛,使人想起兰波的〈醉舟〉:
……我是失踪的船,缠在大海的青丝里……
……辛辣的爱使我充满醉的昏沉……
这场大「骚」,反映出法国革命精神的遗传,反叛与浪漫到骨子里。
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出奥运主场,以全城为场景,河像一条长颈链,串珍珠般连起了沿岸地标性建筑,进行长达四小时充满创意的大汇演。各国选手在船上沿塞纳而下,逾三千名演出者,将体育、历史与多元性文化配合。作出高雅与通俗相伴、紧扣时代气息的表演。
不过有好些问题。不少环节以LGBTQ和多元爱情挂帅,引起很多法国人哗然,怒责在全球性舞台上,以小部分人的倾向,歪曲了法兰西人的形象。
执政者以包容为名义,近年对「中性」推动不遗余力,例子不胜枚举。如在重要如身份证的「家庭手册」中,再不写「父」和「母」,代以「家长一」和「家长二」。为了一小部分人,大家就没爹娘了。
另一段引起激烈争议的是模拟名画《最后的晚餐》,以变性王后代替了耶稣和十二门徒。艺术总监汤玛士.祖利(Thomas Jolly)声言灵感来自荷兰画家贝勒提(Bijlerti)的作品《诸神的盛宴》。但若将此两图作比较,模拟却明显接近《最后的晚餐》。宗教取向与奥运无关,何必借着「自由」的名义大为侮辱天主教,却丝毫不敢讽刺伊斯兰?明显是欺善怕恶之举。
这牵涉到自由、平等、博爱的定义,自非三言两语可说清。但「互相尊重」应是最起码的底线。在法国,正如在不少西方国家,传统价值面临崩溃,「左胶」大闹天宫,仿佛法国大革命以文化形式在民间重演,人们若稍为不同意一些偏激立场便会轻易被戴上保守或极右的帽子。而这一切,幕后都是政治和经济势力在摔角。
另一点涉及美的准则,例如最后晚餐盘中升起的蓝色酒神,恶俗得使人作呕,却有些人觉得十分有趣可爱。一个人的苹果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其实又是深远的意识形态导流的后果。我知道不需作比较,但不能不想到北京奥运开幕式一场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惊艳。

绿的争议
这是有史以来最「绿」的奥运,引起极多争议,如硬纸板床、不设冷气等。招待运动员的餐点逾百分之六十是素食,有些团队要带来自己的厨师,对于以美食驰名的法国是极大讽刺。
巴黎市政府希望利用奥运会作为加速城市长期环保政策的载体,所以奥运村将会用作民居,城中很多道路改成行人区。 「绿」的城市计划当然好,但操之过急,未能全面配搭,民怨载道。
多年来政府无力处理露宿者问题,花都有些地区成了露天难民营。而这些流浪人的帐幕,最近忽然都不翼而飞了。平日只清扫一次的街道近日清扫两次,脏乱的城市面目一新。此外,近年来东方游客成为被抢劫的主要对象,奥运期间全世界小偷云集,政府动用了高度保安措施,虽仍有抢窃等事件,竟也没有大案。又有义工帮忙指引游客。市民都希望这昙花一现的美景会在奥运后继续下去。只怕像《仙履奇缘》的故事,午夜时钟敲响,魔法顿然消失,美丽公主打回灰姑娘的原形。

风采满京华
不少赛事都是在历史悠久的场地举行,所以各旅游重点都被看台占领和栏幕包围,普通游客就参观不到这些名胜了。这些安置留待作帕奥赛地。这样大规模的活动自然会替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例如住在河边的居民回家都要出示通行证,不过多数仍喜悦地沾染到节日气氛。到处都是说外语、尤其是英文的人,气氛很国际化。各区公园都有为奥运而举办一些免费活动,设有大型银幕直播比赛,并提供舒适干净的躺椅,又有带异国风情的表演和给小孩的活动。公园收拾得很整洁,有卫生服务员定时去捡拾地上弃纸。市民都说要赞一赞!
还有单车夺奖健儿队伍巡驶过巴黎各区。在卓卡狄露(Trocadéro)人权广场上,获奖选手巡游,吸引了人山人海。开幕后圣火在市中心的德丽利(Tuileries)公园展出,都是有意与众同乐。四万五千志愿者的努力,功劳不浅。
中国心
很多中国华侨热心投入这项盛事。我不禁想到二○○八年北京奥运,有些老华侨在电视机前,看到唱起《歌唱祖国》时,老泪纵横。他们在异国从挣扎到耕耘,大半辈子的辛酸在歌声中溶化。时隔十六载,勤俭精明的旅法华侨在各方面大大发展,以新气势汇进时代。奥运中好些项目都采中国先进科技支持,当地华商亦投入不同环节的工作,亦有主动组织的青年义务团,特为中国同胞提供当地服务。
许多侨领虽然明知在河边看台上只能看到开幕式的一部分,仍不惜重金购买最贵的A类票,在雨中热切等候。在中国选手队的船经过时高高挥舞巨大的五星旗,让健儿们看到同胞为他们打气。华侨纷纷到各赛场支持中国团队,嗓子都喊哑了。朋友观看中国乒乓女团打赢日本选手那次,虽然明知不应将历史仇恨与实事拉在一起,但仍不无想到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当年抗日的救亡曲,百感交集。
中国团队不断创造奇迹:温州籍「中国飞鱼」潘展乐在二十岁生日那天拿下中国队奥运第一面游泳金牌。巴黎来自国内的华侨以温洲人占大多数,浙江同乡自是特别兴奋。中华健儿光芒不能尽录。中国国歌一次又一次伴着选手高举金牌升起时,全场中国人都合唱,场面极为热烈,使人心头汹涌。而很多时,这些耀目的星星背后奋斗的故事比他们的成就更使人震憾。

民族自信
胜利者的欢呼下盖着无数失败者的痛哭,是所有比赛的先天蓝图。体育精神本是以自我超越为主,要参赛便要有输得起的勇气。但现实中往往有很多经济政治等外来压力。
例如今次很惹人注目的竞技体操男子团决赛事件,因苏炜德两次掉杠的大失误将金牌拱手送日本,为千夫所指。而闭幕式插播的「失误集锦」更出现此片段,直如火上加油。
胜利时欢天喜地,失败时伤心欲绝,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无数网民像中了极端民粹主义的「降头」,体育与政治意识形态挂勾,把失误的选手骂得似是丧权辱国,其实亦反映出一种民族自卑心理。多数西方国家都不会当选手失误是抛了国家的脸。幸好亦有较开明的反应,有些网友指出其实观众应多欣赏和鼓励选手艰苦的拼搏。更观察到不少网民已渐摆脱「金牌情意结」。夺得金牌当然高兴,但并不迫切靠此来证明自己强大。这个新现象反映出民族自信的增长。
我很记得多年前夏天经过一条德国小村,正值世界杯德国与西班牙总决赛。该村更是德国教练的出生地,在村中人丛挤得黑压压的广场直播,可以想像人们的兴奋。最终德国输了,观众没精打采地散去。我们与几个人谈起,语带安慰。他们表示当然很失望,但又舒然说:「不过只是场游戏。」从这小事反映出,他们虽是二次大战的战败国,民族自信底蕴深厚。
爱
开幕式中不断强调「爱」。尤其是Celine Dion压轴,她在与病魔苦战五年后复出,高歌Edith Piaf的经典名曲Hymne à l'amour(《爱之颂》):「天可崩,地可裂,只要你爱我,全世界我都不在乎……」歌声响彻世界那一刹那,人间纷争都不重要了。
各出赛场地的围幕都以粉红与蓝作主调,由不同图案组成,其中一款是一个巨大的心,映遍全城。
闭幕式上奥运筹委会「靓仔主席」艾斯坦古(Tony Estanguet)在一番语重心长的演词中,加插了温馨的一句:「这段期间从未试过有这许多求婚。」很法兰西式的结语。原来共有七段奥运姻缘,其中有中国羽毛球选手刘雨辰当着全世界向金牌黄雅琼求婚……都是被巴黎的浪漫细菌传染了。丘比特应参加帕奥,定会获失明射箭金牌。
弹丸之地的香港,出了两名金牌得主。张家朗沉着应战,风度翩翩,永不言弃,技术以外的心理质素更值金牌。江旻憓说:「刚拿下世界第一的排名时,就会把胜负看得很重。人越大就越输不起……这样很容易会错失了当下。」皈依了佛教的她希望能做到放下执着,以平常心坦然面对成败。更希望「大家都可以增长慈悲心,令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大爱的理想,正是奥运精神的最高境界。
从神秘金衣人和空中钢琴师,到汤告鲁斯横冲直撞的电单车,圣火从浪漫的欧洲传到实际的新大陆了。愿爱的讯息也随着奥运传递不息。
帕奥选手以惊人意志战胜身体缺陷,更震动人心。此文见报之际,比赛已近尾声,想当有不少感人的成绩。
(作者为旅法香港作家、画家。)
【创作园地】■ 福州吟五首●黄坤尧
街头烧烤排档
达明夜市聚春园。煮蚬煎蚝牛串燔。
啤酒一升江海阔,红霞上脸泛微痕。
福州西湖
古堞斜阳醉墨图。朝来漫步傍西湖。
老榕翠浪波心荡,一叶轻舟隔水呼。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鼓楼庐。衣锦文儒光禄居。
橄榄汁甘留雅韵,乌墙黛瓦树扶疏。
夜游上下杭遇雨
古色斑斓旧戏台。霓虹光影古榕隈。
狂雷暴雨闽川宴,新海潮铺涌浪来。
立秋如意
如意轻摇扇底风。西湖秋韵听寒虫。
中流击楫扬威武,林则徐高仰碧穹。
(作者为香港能仁专上学院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资深书院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