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的丰收年

分享

今年是董桥的丰收年,接连荣获「第十六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之「杰出艺术贡献奖」、「第十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双年奖以及「第十二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贡献奖」,俱为大奖,实至名归,可喜可贺。

主编:潘耀明

执行编辑:张志豪


董桥的丰收年
董桥,一九四二年生, 原名董存爵。 (明报资料室)

著名华文作家、《明报》和《明报月刊》前总编辑董桥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散文多年,文笔雄深雅健,形成风格独特的「董桥体」,在文坛举足轻重,作品备受两岸三地推崇及肯定。长年从事媒体工作期间,更发挥媒体的责任与使命。今年五月董桥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第十六届香港艺术发展奖」之「杰出艺术贡献奖」,肯定他对于文学艺术的贡献与影响。

匆匆数月,由康文署辖下香港公共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公布得奖名单,董桥凭《读胡适》获得散文组双年奖,借此表扬其杰出文学成就。 《读胡适》于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二○一九)出版,以胡适的人物生平为轴,穿插各种逸话而展开,呈现一个董桥心目中的胡适的形象。

稻花香里说丰年,好事连连,近日董桥再获台湾公益信托星云大师教育基金所办「第十二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贡献奖」。贡献奖旨在鼓励文学上具有累积性、超越性之成就者,由评议委员会遴选产生。董桥笔耕已逾一甲子,一生与文字不可分割,以提升文化水平、扩大读者视野为己任,其著述甚丰,文坛地位崇高,深获肯定。历届得奖者包括余光中、痖弦、黄春明、西西、白先勇、李永平、尉天骢、杨牧、林文月、司马中原、王鼎钧。今届评议委员会一致通过将此奖颁给董桥。赠奖典礼订于十二月十日,在台湾佛光山台北道场法云堂举行。 「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首办于二○一一年,由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提倡并亲力成立,欢迎世界各地的华文写手参加。贡献奖之外另设创作奖。此奖所征稿类与一般文学奖不同,创作奖下细分长篇历史小说、短篇历史小说、报导文学、人间佛教散文、人间禅诗五项。

董桥认为作家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风格与视野,写作是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途径。他说过:「所有爱好文学艺术的人,都要紧记这一点:你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在创作中,不然做出来的作品价值就未必很大。」附上董桥得奖感言,以飨读者。


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贡献奖得奖感言 ●董桥

那年晚春林海音先生来香港玩,我在一家北方馆子为她洗尘,席间几位客人谈起《城南旧事》,都说文字这样淡,情怀这样浓:「只有那么喜爱老北平的林先生才会写得那么好看。」林先生浅浅一笑说:「想写,爱写,写的都是自己留心的人和事,读得下去就好。」林先生这番话浅白而深刻,发人深思。想写爱写是天性。留心是在意。读得下去就是好看。

读书、治学、写作真的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这份固执的珍爱,读书无心,治学无根,写作既难圆满,生涯也难持久。人到八十,我谦逊接受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的贡献奖之际,想到的竟然是林海音那天晚上说的这番话,深深觉得我其实还做不足林先生付出过的努力。那个爱字我是做到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我真的爱得要命,该读的书拼命读,拼命学,那是客居英伦多年练出来的苦功。对人对事的留心在意却显然不够。也许林先生那一代人经历的老岁月旧人物格外动人,值得铭记;一旦进入科技年代,人情世故渐渐羼淡了,乏味了,弄得我实在懒得留心,写得好看的故事于是一定不多。当然,讲文学理论,讲创作途径,时代的这些蜕变并不是写不出第一流文学作品的借口。作家的创意决定作品的优劣。新岁月新人物有新岁月新人物的风采和情景,城南的旧事轻易变得成城西的新事。那样推论是对的。可惜像我这样半新半旧的文人从来恋旧,怀旧,不甘心迁就新的时代追随新的观念,写不出好看的旧体作品情愿不写!这是我的傲慢与偏见,或许也是科技年代中保住性灵后花园的不二法门。这样的花园难免还要多加照顾,不可关了园门不问世事:「草渍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弘一法师题的草庵门联果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