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湾融合向「新」而行

分享

「双湾融合向「新」而行——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异地采访调研团」于7月31日至8月1日,先后走访香港科学园、数码港,6家企业;同时又前往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6个拥有先进科技的实验室;加上无锡香港科创中心,感受香港创科魅力,以及香港创科成果内地转化前景。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走入科学园

调研团在科学团参访的企业包括意领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理大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于2018年在科学园注册。

「科学园对企业有全龄段的支持,例如我们2018年入驻后,2019年就入选科学园的支持计划,获得独立办公室、实验设备及资金等,支持我们度过最难的3-5年。」意领科技联合创始人、行政总裁贾晓嘉介绍,科学园会根据公司的不同阶段,在漫长的发展周期中对企业进行一步步的支持。聚焦医用超声和家用超声领域,意领推出便携式肝脏弹性成像超声诊断系统,提供肝脏健康诊断。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将申请今年特区政府「产学研1+」计划,未来亦将进入内地市场。

至于元池科技(Metapool Technology)则是一家精于云端运算软件、图形硬件和互动设计的高科技公司,提供专业的元宇宙内容SaaS平台解决方案。公司行政总裁葛春在锡港两地均有创业经历,他认为,初创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良好的氛围、环境,以及国际化的视野,而香港正具备创科企业的发展土壤。无锡拥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目前还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等未来产业,未来这些领域中在香港发展起来的企业,可以到无锡进行产业化落地。

探访香港科技大学

静音运行、会跳跃的本末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精准控制捏合力度的翻书机械臂,能做出各种微表情、与人互动的仿生人形机器人Grace,可以跟随手势操控的空中飞行器……科大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内,采访调研团一行观看各类机器人研究成果演示。

香港科技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主管(智能系统及项目开发)梁俊伟介绍,无锡与香港有很深合作的基础,一些无锡企业已经落户在香港多年。科大与无锡当地及在香港落地的无锡企业也有深度合作,包括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交流、初创投资等。

2023年以来,香港科技大学与无锡合作关系迅速发展。去年2月,双方合作的锡港协同创新中心在无锡经开区正式运营。中心深度融合科大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与无锡的经济产业集群优势,牵引优质资源和项目落户无锡,共同打造「孵化在香港,转化在无锡;研发在香港,生产在无锡」的创新样板示范,携手打造互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校地合作新标杆。今年,港科大再度与无锡签约落地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尹欢介绍,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为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无锡经开区四方共建。大学方面提供学术和研究成果,无锡则可以帮助实现相关成果落地转化。他表示,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让四方都能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双湾融合向「新」而行

港大与无钖的合作

在参访理大时,理大副校长(创新及研究)赵汝恒介绍,理大已与内地多座城市共同建设技术创新研究院,其中,与无锡的合作模式首开先河,并通过开展产学研项目、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将促进解决两地科研人才、复合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将积极促进无锡高新区大型企业与香港高校产学研合作,推进香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实现「香港基础研究+无锡产业转化」的模式。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教授戴吉岩团队与总部位于无锡的上市企业祥生科技合作,开发20兆赫兹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在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戴教授与团队成员向记者展示了这一项目研究成果。

将超声探头放在研究人员脖颈皮肤上,成像屏幕上,血管横截面清晰可见。随着心脏的跳动起伏,可以看到血管的扩张、收缩。 「除了成像和软件算法,超声探头真正的核心其实就在前端的一小块。为了能够实现清晰成像,前方的传感器中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非常关键。常规的超声探头使用压电陶瓷,但如果需要做高端的超声探头,要用到压电单晶体,它的性能更好,但价格也更高。此外,频率增强,晶体需要被磨得越来越薄,要解决振源间紧密排列、电极间的结合牢度、声学的匹配等难点,才能让探头实现最好性能。」戴吉岩介绍,20兆赫兹以上的高频线阵超声探头技术有很多实际应用的场景。比如,观察眼底的毛细血管血流,实现对先兆中风的早期诊断。

「近几年,我们感受到无锡对『双湾融合』工作的重视以及香港的一些合作机会。我们也开始思考和探讨,一方面要透过香港这一国际市场平台持续加大营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香港在研发方面的合作。」祥生科技政府事务部总监顾薇薇介绍,通过无锡市「双湾融合」系列活动,祥生与戴教授团队开始开展合作探讨,并于2023年年底实现了项目落地合作,预计年内完成成果交付。

理大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电子计算机学系教授尤佳介绍,当前,研究院的工程博士项目正在招生,希望有更多企业支持、更多人才积极申请。在与无锡的合作中,无锡市各部门积极反馈、热情响应,让她印象深刻,非常感动,她非常有信心能够把无锡研究院做好,「不但要有新的成果落地,还要生根、开花、结果,不但要做好,还要做大做强。」

双湾融合向「新」而行

无锡香港科创中心去年成立

面向维港、坐落于会展广场的无锡香港科创中心于去年2月揭牌成立,由无锡国联集团下属锡洲国际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锡洲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焰宝介绍,锡洲国际作为国联集团海外唯一全资子公司和国际业务发展总部,筹建并负责运营无锡香港科创中心,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顶尖科学家创新平台和太湖湾企业香港创新平台,并与香港多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与无锡多个区域板块在港共建科创「飞地」,实质性推进无锡与香港科研产业资本和人才的交流对接。

今年4月,无锡高新区依托与无锡香港科创中心的合作,成立无锡高新区(香港)创新中心。中心由锡洲国际与无锡高新区市、区两级联动,通过投资及人才政策支持,优先促成有意来无锡落地的项目,尤其是与高新区优势产业吻合的项目团队落地。香港科技大学原子半导体混合信号传感器产业化项目成为首个落地无锡高新区的「产学研1+」项目。项目聚焦可穿戴式传感设备,预计今年8月中下旬正式启动。

无锡滨湖区也将该区投资促进香港代表处落在科创中心。代表处开展实体化运行后,围绕滨湖「543+X」产业,积极拜访比亚迪、美团消费大数据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东方富海等各类知名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特色园区等,拓宽对外开放合作渠道,成功引进投资总额超5000万元的迅利智能和投资总额超1000万元的行知生物两家企业。

据知目前无锡香港科创中心已与52个「产学研1+」计划项目进行了面对面接洽,其中第一批共13个项目已签署投资意向书,储备了一批海外专家智库。

参观数码港

调研团亦前往数码港进行参访,据数码港大湾区发展高级经理苏婕介绍,在促进创投融资方面,数码港已累计为初企融资逾405亿港元。数码港积极培育发展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数字娱乐、人工智能、Web3等领域的企业,并与深圳、珠海、北京、上海等地的园区、企业合作,不断强化与内地科创生态联系。

数码港企业——友图科技(YouToo Robot)创办人李铂嘉介绍,公司2021年7月初创时,是通过自筹资金100万元设立,3个月后即获得数码港CCMF基金支持,在接续获得种子轮投资、珠海相关人才计划支持后,今年3月又成功加入数码港CIP培育计划,并不断发展。 「对初创企业来说,除了金钱的支持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孵化平台是否给予企业机会,教会他们如何赚钱养活自己。」李铂嘉表示,在选择落地城市及平台时,当地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承接资源、连结行业龙头企业,让创科成果与产业需求直接匹配是初企较为看中的标准。

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表示,要将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帮助创科企业对接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把发明转化为生产力,是数码港每一天都要做的事情。此外,数码港每年都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议政府提供相应硬件支持,如制造业企业需要大模型、需要算力支撑,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对接,需要打通人才、税务优惠等方面的支持等。她表示,数码港非常欢迎内地企业入驻数码港,亦希望未来有更多科技公司到内地发展。

26无锡企业在港上市

近几年来,无锡企业赴港上市热度不断升温,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选择」中,越来越多锡企愿意「投票」给港交所。截至目前,无锡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24家、居全国第八。境外上市公司达39家,其中在港上市26家,港股占比2/3。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便利的营商环境,融资机制开放灵活,资讯科技基建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此前举行的无锡—香港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与投资对接会上,港交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助理副总裁胡洁雯细数科创企业赴港上市融资的优势。去年,香港证券交易所还推出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便利内地具有规模但尚未达到盈利要求的特专科技企业取得国际融资。

「湾区资金+产业升级」,也是推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探索方向。 「我们将充分利用无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雄厚的产业基础,吸引大湾区开放性金融资本,加强与交银国际、汇丰银行、科勒资本等大湾区知名股权投资基金对接合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与专业基金投资『靶向式』联动机制。」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将积极对接香港,开放蓄水、开渠引流。

同时,无锡市将建立与香港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对接专门「通道」,引进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团队落地,探索形成孵化在香港、转化在无锡、基金联动、各级政府支持的良好运作机制。近期,规模2亿元人民币的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已设立,将投向香港多所大学孵化项目,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锡孵化,形成「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的有效结合。

6月中旬,云工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2024年我市首家港股上市公司。谈及为何圈定香港作为上市首选地,公司副总经理龚佳蓓说:「港交所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包容的上市环境,公司需要把握机遇进一步发展。而且香港市场国际投资者不少,比较符合企业国际化运营战略。」

本月上旬,惠山科创集团的被投企业百望股份有限公司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首发上市,成为港股「电子发票第一股」。成立于2015年的百望股份是当前国内头部财税电子票据和企业数码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上半年刚刚在惠山区落地百望云项目,在锡部署建设四大业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