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近60年、培养过陈冠希、谢霆锋等名人校友的香港国际学校(HKIS),近期陷入一场牵动多方的法律风波。创校方美国路德会(LCMS)于日前入禀香港高等法院,指控负责运营学校的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HKISAL)多次违反运营协议,不仅索偿近175万美元(约1365万港元),更放话若HKISAL在2028年6月前未能整改,将把其逐出浅水湾校园,另立新校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美国基督徒商人怀揣着在香港岛南区创办基督教教会与美国学校的愿景,促成了HKIS的诞生。1965年,美国路德会拨款建校,1967年,港英政府以免地价形式批出浅水湾两幅地皮,HKIS由此扎根,学生规模也迅速增长至630人。此后数十年,这所学校逐渐发展为拥有浅水湾小学部、大潭道中学部的知名国际学校,净资产品质在2023/24年度已超28亿港元。
根据美国路德会提交的入禀状,HKISAL的多项行为被指背离运营协议核心:临时校长既非路德会成员,也不向路德会负责;学费定价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学前班收费11.2万至22.48万港元,一至五年级学费达22.48万港元,与“服务大众”的办学初衷相悖;在董事任命上未征求路德会批准,也拒绝提供学校财政、会议纪录等关键资料。更让路德会不满的是,HKISAL过去5个财年累计净经营盈余超8亿港元,流动资产逾24.5亿港元,远超非牟利学校的合理运营需求,却未按协议要求提供足够奖学金,沦为“只为富裕精英服务”的机构。
面对指控,HKISAL暂未直接回应法律争议,但学校的家长教职员组织(PFO)已率先发声,发布声明称将“坚定不移支持校方及领导层”。
这场风波也迅速引发香港社会关注。特首李家超在出席行政会议前明确表态,政府立场清晰,“教育水平及学生权益不能受事件影响”,虽因案件进入法律程序不便评论细节,但要求校方定时向学生、家长通报进展,教育局也需紧密跟进,确保核心原则不受冲击。教育局随后回应称,将密切监察事件,首要关注教学质量与学生福祉,若有需要将为家长、学生提供协助。
目前,案件已进入法律程序,HKIS的未来仍笼罩在不确定性中。对于这所见证香港教育变迁的老牌国际学校而言,这场办学权之争不仅是一次法律纠纷,更是对其办学理念与社会责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