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申请ICM 丘成桐忧本地生缺乏知识追求

分享

由“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是数学界最高水平、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四年一度,至今逾百年历史,旨在促进全球顶尖数学家交流学术,并颁发包括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在内的数学奖。知名数学家丘成桐接受明报专访透露,已选址香港作为申办2030年ICM地点,有信心在经费充足等因素下,在英国及日本等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政府发言人昨回复明报称,政府已收到丘成桐的建议,会按实际情况适切跟进。
丘成桐有感香港学生现时缺乏对知识的追求、香港学术能力大不如前,当中中学教育发展已比不上内地、新加坡等地。他透露,正申办2030年在香港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吸引全球顶尖数学家及学者来港,冀逐步扭转香港学术发展现状,“重振香港雄风”。
76岁的丘成桐为中大致真交叉数学科学院创院院长,该院挑选数理资优生“跳级”入读8年制课程,旨在培养数学界领导人,研究范畴涵盖数学、物理及人工智能(AI)等领域。丘成桐早前宣布首届14名学生中,本地生只占3人。丘受访时谈起该院收生,指港生占比低或因学院宣传不足,以及本地生目前缺乏“对知识的追求”。
丘成桐说,过往香港出现知名学者,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及高锟、数学家萧荫堂及郑绍远等。他认为自1990年代起,本地中学及学生多关注出国留学或就业前景,对追求纯粹知识的热情有所减退;及至近10年,香港中学教育发展比不上内地、新加坡等地。为鼓励学生探索基础科学,他早年创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但他称过去5年得主大多为新加坡及印度学生,香港在部分奖项中,甚至未有人入围。
2022年起,丘成桐在内地设“少年班”并担任顾问,选拔并栽培热爱基础科学的小学或初中青年,至今已有逾50间中学参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丘又说,在少年班成立初期,曾询问本地中学是否有意开办这课程,但最终被认为课程没有实质好处而遭婉拒,他慨叹“中国每个重点中学都希望成立的东西,香港的中学没有兴趣”,自己难以“揠苗助长”,强行推动本地学术发展。
被问近年地缘政治愈趋复杂,会否影响香港申办机会,丘成桐称,本港政治环境较中性,或比北京举办更有优势。此外,他指出ICM为学术活动,若华府对国际数学家联盟施压,或掀当地数学界反感,相信会慎重处理。
(明报记者范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