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分享

RAISE2023第六届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创造了一个大型的教育交流平台,给本地、内地及海外的教育界精英聚首,共同探讨国际教育的未来走向。多位嘉宾在台上精彩演讲,在台下也尽抒己见,致力推动教育发展迈步向前。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中西教育融合形成「双向奔赴」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的纲要下,特别是在承载大湾区教育融合的背景下,于2019年成立,得到9+2座城市的教育界人士参与,现在已形成「9+2+N」的格局,N即是包括将上海、长三角、东盟、马来西亚等区域性的城市群或国家经济体连动起来。

全球教育文化多元,要对比内地与香港的教育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执行会长邹舒寄认为,两者节奏不同,前者是在保证整体教育公平的大前提下先稳定发展,再螺旋式上升;而后者则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的实验性创新机制。

愈来愈多国外办学团体进军内地,也有中国办学团体想对外扩张。邹舒寄指,有学校将DSE课程引进深圳及广州,预期在广东完成本土化之后,可能会影响内地教育发展。亦有一些国际学校引进国际课程,跟内地课程融合教育经验及实践基础后,可往外走到东盟国家或「一带一路」国家等。他强调,「引进来」或「走出去」都不是简单的复制,都应该要有创新、融合、适应和发展在其中。

协会立足香港有助教育创新

他认为,未来随着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以及中国影响力加强,伴随产业、人力、资本出海,中国的教育出海是必然趋势。这亦是协会的重点工作,即完成「引进来」,形成中西融合的中国特色国际化教育体制后,一定要「走出去」。 「这是『双向奔赴』的过程。」邹舒寄指,二者的路径逻辑相差不大,只是时间节点不同。 「我们协会设立在香港,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加灵活和便利,有利于教育创新。」

谈及眼前热议的「高才通」,邹亦不讳言,认为目前欠缺对这类人才的前置和来港后系统的指引,尤其子女随迁后的如何融入本地生活和教育环境等问题,他呼吁特区政府予以关注。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邹舒寄表示,缔结姊妹学校有助促进互相了解,并透露协会将会推动中国的国际学校创建。

直资学校支援中港学生融入两地

本地直资学校不乏知名学校,不只本地,也吸引内地学生报读。即使面对早两年的移民潮,经过调整后亦未见大问题。香港英华书院校长、香港直资学校议会主席陈狄安表示,直资学校一向受家长欢迎,以每年8,000个中一学额为例,无论学生人数如何变动,他也有信心「填满满」。

现时有高才通、优才及专才等措施,吸引内地人来港居住,并为本地学校增添内地学生的「新力军」。陈狄安坦言,有直资学校在通关后的暑假收到很多相关查询,当中主要是来自高才通等人才途径、双非、疫情期间到内地读书的港籍回流学生。考虑申请时,学校可按需要自行安排笔试,以评估内地学生的能力标准,惟按现时教育局的收生制度规定,小一及中一不得安排笔试,所以学校一般会按内地学生的学校成绩及面试作出考虑。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陈狄安指,直资学校在收录非本地学生及提供相关教育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来港就读要有衔接准备

内地学生来港就读,要重新适应生活及学校环境。陈狄安指出,内地家长须清楚了解子女是否有足够心理准备来港就读,并要帮助子女衔接。他重申,内地学生的能力未必弱,但因为学习经历不同,他们未必懂得看繁体字、英语题目或有足够信心说英语,然而只要解决语言及语文障碍,内地学生可以很快适应。他提醒内地家长安排子女到香港读书前,要帮助子女做好中英数的衔接,并要做好心理准备及期望管理。

面对内地学生的语言及文化差异,陈狄安坦言,学校未会因为是内地学生而影响收生意愿,有些学校甚至提供衔接课程,例如英文班、繁体字班、香港生活认知班等,帮助内地学生衔接。而且直资学校不仅「剑指」内地学生,还可弹性收录海外学生或非华语学生,是公营资助学校体制下,唯一可收录学生签证学生的学校类别。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知识不重要要让学生「未来就绪」

近年来,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新冠疫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育改革。但协会顾问、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特约教授洪为民则认为,在人工智能年代,传统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已经「不合时宜」,但仍未看到有具规模或体系的改革。在他看来,基础教育应该让学生「未来就绪」(future ready),知识和经验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意、解难以及与机器人沟通这三种能力。

「未来大部分工作都必须要跟机器人打交道。」很多人认为要掌握知识才能工作,洪为民却认为这个前提已不存在,现在需要掌握的是「兴趣」这部分。他强调知识是需要的,但可透过自学得到,学生应该按兴趣学习知识。

「STEAM不只是课外活动,应该是课程的一部分。」他认为有些知识不需要很深入认识,但数学、物理、逻辑都是需要加强的知识,同时亦要懂得中文、英文及电脑语言,因为需要沟通。另外,他认为,DSE及IB都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全才」,所以文科、理科也要涉猎。他对此表示同意,但认为时间有限,也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所以必须引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关联应用。 「学生只要感兴趣,总会想办法让自己学会。」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洪为民认为,必须培养学生具备创意、解难以及与机器人沟通的能力。

学习双语建立全球视野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来势汹汹」,无论公立抑或民办学校的教育均要直面挑战,教育工作者们亦不得不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惠灵顿(中国)旗下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是一所K12双语学校,此次代表学校来参会的校长周淑群则肯定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她与洪为民的观点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令学生更高效掌握知识,从而将精准提出问题的能力放在更高水平。她透露,上海惠立学校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于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已经有了新政策,帮助孩子运用先进科技的同时,注重人格的培养,若非如此,「人工智能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毁灭性的工具。」

作为一间民办性质的双语学校。周淑群坦言,内地家长选择这类学校主要是希望子女既能认识母语及中国文化,又可以具备走出国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后者。如果他们要走出国门,首先是语言上肯定要有很好的装备,第二是他们要能够用这两种语言去学习其他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在思维上、文化的包容性上能够做好更多的准备。在世界纷乱的时代,她希望培育学生能够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以全球视野了解及包容不同文化,最终令冲突减少。

周淑群认为亚洲国际学校大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很多国际化学校工作的同行们,让她了解到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发展背景,怎样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等,有很多内容都值得反思及回味。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周淑群认为中国对于教育的开放性,能够吸引外籍教师。

澳门国际学校趋两极化

澳门政府积极落实「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向,致力培养具国际竞争力的高质素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澳门会长谭继祖表示,澳门的传统学校水平可媲美香港的传统学校,中小学水平不差,具有顶层水平的传统学校更可与国际接轨。而澳门的国际学校则较迟起步,有几间较著名及规模颇大的国际学校,水平与香港相近。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2023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界﹕拥抱多元教育路向

澳门的教育局提供很多指引给国际学校。谭继祖指出,简单而言,澳门的国际学校要「入网」,要跟从澳门本地教育的教学大纲,即要有更多中文内容。纯私立的国际学校,因不受入网的限制,则会集中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因此产生了「两极化」走向。他强调,澳门的国际学校只有两条路选择,一是入网,跟本地课程指引,与内地的大学接轨。一是不入网,跟外国大学接轨,但要令IB课程水平能够与国际接轨,更容易衔接外国大学。

澳门有部分国际学校已在加强普通话及中文教育。谭继祖期望未来几年可以开辟一条路,让有相当中文水平的国际学校,可与内地一些大学接轨。随着港澳逐渐融入大湾区,他认为,国际学校学生不一定选择外国的大学,可给予在内地升学的选择,将来就可更加百花齐放。而透过亚洲国际学校大会的平台,将有助产生新思维,帮助港澳与中外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