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不断为旧区换上新貌,各个社区展现不同活力,唤发新时代的多元社会气息。其中在祖庙街道上,由岭南天地与高级屋苑结合的兰桂社区,匠造地标繁华生活;垂虹社区则吸引文艺商店进驻,带来「文青」格调。共同将禅城打造成多元宜居之城。 (活力禅城系列之四)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兰桂社区基层善治谱写商住共融
兰桂社区原是人口密集的旧区,经过活化改造,成功打造了岭南天地,成为禅城的地标旅游热点,毗邻的房屋也「变身」成高级住宅,吸引新市民、外国友人、港澳台同胞在此居住,聚合成小小「联合国」般的生活社区。社区透过基层善治的方式,推动商户及居民共建共融环境,一起在此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兰桂社区经过2007年的三旧改造后,已发展成一处集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商圈型居住型社区。社区占地0.29平方公里,有占三分之二面积的商圈,有东华嘉苑高级住宅,也有18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形成独特的文化社区。
要令每个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兰桂社区积极带动基层社区治理和文商旅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兰桂社区党委书记薛佳指:「我们既是居民的代表,也是引导者、推动者以及牵线者。通过社区治理,引导居民与商家之间和谐共处,同时推动基层治理向善向上,着力提高社区商圈治理的发展水平。」


以「文化共享」为引
「和谐共建、商社共融、文化共享」是兰桂社区的工作思路,带动辖区的物业公司、商家企业、热心群众居民等持分者,纷纷踊跃的参与当中的基层治理。社区更经常邀请居民参与美食分享、迎新年写挥春、咏春拳兴趣班等本地文化活动。薛佳透露,他们连接社区资源,以「文化共享」为切入点。透过举办不同文化活动,借此了解居民的需求,帮助居民更快融入社区。
为了持续深化社区共融、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兰桂社区组织商家代表、文化工作者、社会组织资源等,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在传承文化、实现善治的同时,促进创新资源联享,推动社区高品质发展。


建立社区多元共治
兰桂社区成立的「乐善兰桂互助基金」,获众多商家纷纷享应参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社区亦充分发挥统筹资源能力,开展多种品牌服务活动,促进商社融合。薛佳强调,社区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活动,引导居民主动参加社区治理。同时又与商家紧密互动,了解商家需求。例如举办商企开放日,组织居民走进商家互相了解。开展政策咨询宣传活动,组织相关政府单位到来为商家开展专场的咨询服务会,并且帮助商家安排技能培训,例如消防演练、急救培训、业务培训等,期望通过各项措施,凝聚商家的力量,帮助商家在商圈有更好的发展。
持续提升服务质素
走进岭南天地旁边的东华嘉苑,没有了商圈的繁华喧闹,换来了恬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屋苑楼宇高低有序,绿树成荫,各种运动娱乐配套分布其中,小区内还配备会所及运动器材设施,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室、桌球室、乒乓球室、商务中心、会议室等。居民可闲坐花园赏景,在游泳池中畅泳,投入轻松写意的生活之中。
由于现时有较多租客在此居住,面对居民和商家企业流动性较大的挑战,薛佳表示,社区采取定期走访、与物业随时保持沟通联系等措施,及时更新掌握辖区情况。二是因应居民素质普遍较高,社区团队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沟通协调能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考虑如何调动商圈企业参加社区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商圈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凝聚商家力量,引导商家履行社会责任,展现社会担当。薛佳期望:「通过提升服务水平,给居民享受一个安心、开心、非常安宁和谐的居住环境。」
垂虹社区注入文艺气息老区提升焕发新活力
在禅城区中心,有一处年轻人争相前往「打卡」之地,那里有本土情怀的书店、格调别致的咖啡馆、创意丰富的艺术空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民居区竟然焕发出新活力,这便是垂虹社区。
与禅城区其他社区相比,垂虹社区是一个文艺气息浓厚、人文休闲氛围突出、文商旅高度融合发展,面向国际、「自然生长」的高格调与烟火气共融型的艺术社区。

浓郁文艺氛围的形成
从形成到成型,社区主任刘雪莲形容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垂虹社区是祖庙街道第一批改造的老旧社区,早在2014年首次提升改造,主要令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居民提升整体生活环境。包括拆除违规设置的户外LED屏,修复坑洼破损路面,规范沿街商铺占道经营及乱堆放杂物行为,及时修剪零散杂乱的道路两旁景观绿化带并纳入常态化营养,提升片区整体整洁度、舒适度,为格调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两年后,随着先行书店入驻小区,在垂虹路临街位置开店营业,慢慢吸引人流的同时,也陆陆续续聚集了一批年轻的艺术空间主理人,有的是从一线城市甚至是海外归来落地创业,他们租下小区的空置房屋,改造成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和艺术空间。正所谓「人以群分」,如此才能渐渐形成文化气息极其浓厚的社群。他们的入驻打开了垂虹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认识了垂虹。

主理人参与社区提升改造
接下来,为了使社区的格调和氛围统一,提升改善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例如调动物业公司出资对接青年设计师,结合垂虹氛围格调重新设计,更新小区主要出入口和周边围栏残旧破损的门面形象,「扮靓」社区格调氛围。其次是根据街道的要求,凝聚片区主理人的力量,听取片区主理人的意见和建议,围绕艺术打造、艺术活动和艺术空间三方面提升垂虹艺术格调。
在采访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店铺的主理人们相谈甚欢,默契无间。刘雪莲以「朋友」形容二者的关系,主理人们为社区改造出谋划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为他们尽心服务。据了解,社区有一支3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专门帮主理人们解决问题,宣传活动。
小区里的居民仍以当地人为主,有一千多户,其中老年人比例达到27%。对不断涌现出来的年轻化的工作室,刘雪莲表示,居民的接受度和包容度很高。小区周围人流量多了,来休闲消费的人也多,他们乐见其成。社区也为居民和主理人之间创造互动机会,例如社区每年寒暑假开展一些文化艺术类活动,邀请主理人、文化人与青少年们一起交流,「社区氛围很和谐。」

更多空间等待开发新用
「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刘雪莲相信,年轻人做出来的作品一定会受欢迎。她透露,有之前已经搬走的居民又陆续搬回来,人气开始聚集。随之而来会有更多资金流入。她坦言,在提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怎样改得更贴心,更合乎居民的心意,甚至改得更有特色,掌握格调发展的态势。
刘雪莲指,现时小区还有较多的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整个小区内亦有较多可以增强的文化艺术气氛的空间。 「大公园、马路、边角位提升还在计划中,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较大变化。」她坦言,「我们尽量利用社区内可利用的空间来承载艺术,希望那些艺术载体空间能如珍珠一般点缀在老旧社区当中,在璀璨灯火下与人间烟火相映成趣,我们透过优化物业空间,公园的可用绿化用地以及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来打造艺术格调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