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明年首批进驻河套港深科技园

分享

生物检测和人工智能都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研究院并会以生物检测和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培育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研产业化及商业化发展。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明年首批进驻河套港深科技园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港深科技园首批合作伙伴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于2019年6月成立,定位为华润集团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平台之一。在香港则以华润创业为主体,2023年1月18日正式揭幕。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香港)常务副院长,兼任生命健康研究院院长支喆表示,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下设的生命健康研究院致力打造生物检测中心,预计明年作为香港首批企业入驻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园,在一个面积3万平方呎的实验室楼层,建立生物检测中心,初步人员规划超过200人。

支喆相信围绕河套的特殊性,政府会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并认为河套区在生命健康方面有很大优势。他指出,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已在河套深圳园区建立多个实验室,现争取在香港建立实验平台,将可与深圳「打通」带来优势。

河套区为两地科研带来发展优势。例如现时香港和内地在药品开发上,一期临床有互认机制。支喆认为,河套区将来发展可帮助内地,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及研究院的生命科学优势进行发展。例如可考虑按照现在全球通用的药物,直接开展三至四临床,令国际上已有的药物,可以在验证完成后快速进入内地市场,满足一些病症的需要。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明年首批进驻河套港深科技园
支喆(左)及李浩然相信河套区有助推动科研发展

服务个体也服务机构

研究院具备基础检测能力,以服务各大医院及科研机构,同时引进个性化检测。例如因应肥胖体质状况,进行糖尿病及高血压检测等。支喆希望通过香港各个大学在检测领域的优势,进行一些专项的技术研发,以帮助及填补内地可能具有的庞大市场需求。

他表示,研究院成立之初已接触各个大学的科研机构,现在与香港浸会大学刘乐庭教授进行病毒检测相关研究,第一代产品已在内地投入使用,研究院将继续支持第二代产品发展。另外,与香港城市大学杨梦苏教授针对肿瘤的精准医疗研究,已推广到华润在内地的医院使用,现已发展至第四代产品开发。而在香港搭建的生物检测中心将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能力,并拜访本地大学教授,探讨科研合作空间。

香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占总人口超过20%,惟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数目有限。支喆强调,研究院对银发市场非常关注,要服务庞大的长者人口,需要提供大量服务和技术,因此研究院眼未来研发,不仅在检测领域,还会向机械人替代人手方面发展。

积极培育孵化人才

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香港是由华润创业负责营运,科研人员以香港人员为主,即使从内地聘请过来的,也在香港全职工作。支喆指,研究院着重引领和培育科技人才,例如通过英国数个科研孵化单位,将项目的青年团队负责人,以项目形式引进香港。在孵化人才方面,作为「央企」在香港打造研发中心,一方面希望促进香港的科研人才,另一方面是从海外引进高端的科学家担任项目领头人,借此带动香港科技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活质素

「研究院除了科研,也希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香港)董事及副院长,兼任智能与数位化研究院院长李浩然博士强调,AI并不只是产品,更是一个工具,可结合在不同产业应用。例如中医及中医药变量太大,经常被批评质素不统一,通过AI可以令中医药变得科学化。 AI还可进行大量数据处理,进行科学化分析,再提出方案。

AI应用层面广泛,例如可研发成为机械人的加速器。李浩然解释,机械人在某种情况下如何反应及动作,需要大量快速的数据处理及预估,所以涉及大量数据快速处理,AI会很适合。

李浩然表示,在研究产业化之余,也期望通过商业化过程给市场使用,以推进技术研发及向前。因此现今进行的项目都是有产业化空间,也有市场及前行发展空间。在AI领域,期望成为给不同企业提供AI产品服务的角色,并会研发更多产品服务满足企业的需要。随着企业使用数目及需求增加,将会进行更多相关研发,将AI技术向前推进。

华润作为大型央企,业务板块非常多,由城市管理、医疗、制药,以至消费品涵盖广泛。李浩然强调,最大好处是华润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例如有养老院可进行机械人试用,这是华润作为综合性大型企业最大优势。

此外,华润在香港设立总部,但在内地也有很多业务,两地早已联通,有些应用场景再没有地域限制。


开发养老机器人支援长者物理治疗

目前,研究院正开发养老机器人及智慧型跌倒侦测系统。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院养老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路邦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麦骞誉表示,由于前线保健人员缺乏,院舍长者一般要轮候一星期才可做物理治疗。他们研究的养老机器人,可协助长者进行肩背舒缓、腿部拉筋等动作,并帮助长者主动运动,通过系统记录长者每日运动力量及平衡动作等。养老机械人有助减省时间,过程只需做5分钟编程,其余40分钟就可交给机械人负责,借此腾出前线保健人员人手,令长者得到更多照料。其次,即使物理治疗师未能亲身到院舍,也可以通过远程传输系统,协助长者调节关节位置及力量等。项目将在华润旗下的养老院试用,希望将此完整系统孵化成完整产品,再更新迭代发展下去。

麦骞誉坦言做基础研发,很担心没有场景。华润正正提供一个很好的场景给他们试用,可以将研发速度提升很多。他期望透过此标杆的合作项目令更多初创企业,可以在华润的研究院一起合作孵化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