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分享

市民未必知道,香港的生物科技行业拥有独特优势,行业蓬勃发展,「官产学研投用」各方面都积极投入支持,致力提升市民生活质素及健康,为生物科技开启美好时代。今次我们找来两位专家详谈本地优势,分享生物科技的成功策略,并指出香港需要吸纳具备商业化的管理人才,推动生物科技行业发展。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副主席、惠理集团医疗投资合伙人、银镖资本创始人梁传昕博士早年在英国修读博士,专攻干细胞及肧胎学研究,之后负笈欧洲及瑞典的初创公司从事干细胞研究,其后到香港及上海从事投资。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香港生物科技有众多独特优势,科研学术及医疗系统都具备世界一流水平,香港政府及国家层面都予以重视。要商业化及打造生物科技行业的生态圈,现在是很好的时候。

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香港拥有优秀的生物科技人才及生态圈,可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推动行业及经济发展。

大学实力强劲

梁传昕细数香港各项优势,他指出,香港的生物科技研究水平相当高,根据QS University Ranking的大学排名,香港有5间世界一百强大学,对比其他创科城市例如伦敦的4间、波士顿的2间更为集中。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院也在排名世界前40位置。

香港有内地及国际顶尖人才及科研机构汇聚,例如上届政府设立的创科平台,共引入16间国际知名大学,包括剑桥、牛津、哈佛等,在香港设立实验室及交流点。亦引入很多内地机构,包括中国工程学院在香港设有6个分中心,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等。此外,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第二。

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梁传昕认为,香港研究水平高,医疗系统一流,政策及心态圈开始完善,在生物科技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医疗系统一流

香港医疗水准高,医疗系统世界一流,人均寿命长期稳坐世界前三位。梁传昕表示,香港的临床试验亦受美国FDA(美国食药品监督局)、欧洲EMA(欧洲药品管理局)、中国NMPA(国家药监局)认可。 1996年,香港引入临床试验规范的管理,至今参与超过1,000个国际临床项目,品质具备国际水准,临床研究人员经验非常丰富。加上香港医院设备齐全、数据质量及可信程度高、药物审批简单及透明,吸引很多夸国企业会来港进行临床试验。

政府政策支持

现时,香港政府已将生物科技列为创新科技领域的四大关键领域之一,提供较为完善的创科生态及扶持政策。 2015年至今,在创科领域已投入超过2,000亿港元,除了扶持本地研究项目,还引入一些国际大学。梁传昕指,创新及科技基金去年亦推出「产学研1+计划」,支持科研成果商品化。而在建设方面,科学园已培育超过200间生物科技的初创公司。今年底还有落户河套的港深创科园,在北部都会区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

最近施政报告聚焦多项生物科技行业的政策,当中包括优化药物注册制度,由以往需要两间国际认可的监管机构发出注册许可,改为一间即可。梁传昕透露,政策落地后几个月内,已有最少两个癌症药借此政策推出。香港也迈向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物注册机构,可不依赖其他药物监管机构,在本港审批药物及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施政报告亦宣布会成立一个药物及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的筹备办公室,俗称港版FDA,成为重要里程碑。此外,香港以观察员身份加入世界临床协调会议ICH ,也令香港更好把握及推进一些临床上面的国际标准及发展。

三大范畴大为突出

在各种优势加持下,梁博士认为香港的生物科技在创新药,包括疫苗的开发;医疗器械,包括手术机械人;以及分子诊断,用以预防疾病及早期筛查疾病,此三项领域表现尤为特出。除了产品及研发工具,生物科技的生态圈还有所谓的外包服务,即行内称为CRO、CDMO,惟外包服务需要有土地及成本优势,内地及大湾区会较有优势,香港未必最适合做。

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行业专家参与BIOHK的展览及论坛,在现场与展商交流。

大湾区有利研究转化

内地在生物科技方面也有积极发展。梁传昕指,大湾区有很多工程师及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适合发展医疗器械;长三角则是传统的创新药「天堂」,有很多相关产业配套。他认为香港可与大湾区在生物科技方面有很多合作。 「香港站在最前端,拥有知识产权保障及优秀的大学研究,惟科研落地欠缺地方,生产成本优势不及内地,罕见病例不足也需要到内地进行临床研究,因此很多人提出『香港孵化,内地转化』,而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大湾区。」

香港缺商业化人才

生物科技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才能创立一个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 「如果你没有走过这条路的经验,是很容易失败的。」梁传昕认为,这些经验要在跨国公司的大药厂累积,所以生物科技行业最成熟的生物圈特征,是跨国企业的研发总部有一批累积了十多二十年经验,具有商业化管理思维的人才,自己出来开公司推动行业发展。香港缺少了这类大药厂人才,因此吸引相关人才来港发展是当前要务。

BIOHK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

日期:9月11至14日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开创技术革命新时代

「生命科技的产业发展对香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香港在经济转型之中,我所看到少有具有基础、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柳达表示,香港需要新的产业来支持就业,在过去40年,只有两大核心的技术革命,一是以资讯科技为主的技术革命,二就是生物科技。

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柳达表示,生物科技是过去40年两大技术革命之一,惟决定投资方向时要有创新性、普及性、能解决行业问题。

降成本揽人才

柳达认为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人员结构等因素,更适合发展生物科技,但同时必须将香港的资本市场跟产业相结合。他已看到一些人和公司来香港建立研发及生产基地的新迹象,只是要面对成本价格问题,以及欠缺懂得营运生物科技公司的人才的挑战。

面对时代变化,柳达相信未来五年十年,全球都处于动荡之中,香港的下一个阶段应要连接内地及东南亚经济体,要走出固有思维,面对挑战及机遇。但他期望凭着全球化的智慧及努力,只要亚洲融为一体,相信香港可安然度过。

研发须创新普及及「解痛点」

柳达一直从事医药相关的工作,10年前到港负责研究生命科技领域的投资及业务拓展。亦撰写了中文版《生命科技投资启示录》及英文版《Life Sciences Unicorns》系统性梳理投资逻辑及案例。

他认为投资要成功,需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确定投资使命,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及意志。在决定投资方向时,i)要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性及突破性项目,例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典型的突破性创新,为血液相关的癌症病人带来希望。 ii)有望解决普及性的项目,使更多人受益。 「人在疾病面前,无贵贱、贫富之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iii)有望解决困扰目前行业发展的项目。由于生命科技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持续,例如制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及巨额研发费用,但面对极高的失败风险,因此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药品研发方面,以提高效率。此外,要制订有竞争力的投资策略,包括判断趋势、市场、技术、合作意愿、价值提升及远景目标。还要具有「自控力」,要有勇气承认,该拒绝就要拒绝。

香港生物科技行业具竞争优势官产学研投用全方位紧扣
▲BIOHK2023 与合作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持份者应多参与交流

他认为BIOHK可为行业来帮助,所有持份者可来此交流碰撞,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他表示,过去两年有很多高水平的讲者,但遗憾不是很多观众,他鼓励更多大学等持份者参与。 「香港必须要对生物科技行业有所认识,必须在科技上有投入,并及将产业建立起来,香港才有未来。」

BIOHK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
日期:9月11至14日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