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繁忙的购物商圈层出不穷;相应,不少历史老建筑也在缓缓消失。
在宝安的沙井古墟,时间仿佛在这里停留。古墟内古迹斑驳的老屋、旧祠堂、老牌坊等,共同构成了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此外,还有龙津石塔、天后古庙、围头井等一众古迹,藏着那些旧时的故事,让人在现代都市中寻回历史街区的深厚韵味。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千年「蚝」乡情
提到沙井,必定离不开生蚝。据悉,沙井早在千年前,自宋代就开始便已插杆养蚝。 「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句记载了中国最早人工养蚝历史,「归靖蚝」、「靖康蚝」,这些都是沙井蚝的古称,说沙井蚝是深圳最古老的土特产也不为过。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这里蚝业一度受到冲击,后来沙井人将传统生蚝生产工艺保留,发展出异地养殖的道路,千年「蚝」乡的文化也得以延续。
时间拨回到现代,想了解蚝乡沙井,就要从「沙井古墟」谈起。从沙井地铁站B1出口出站,可「打车」前往沙井古墟,跟随蚝乡步道感受那些蚝乡文化记忆。步道以帝堂路为起点,沿着沙井大街,经过蚝一村、蚝业小学、蚝业路、蚝沙幼稚园、蚝门饭店等,有许多关于「蚝」命名的地点,可见生蚝在当地人心中「分量十足」。当地人不仅养生蚝,还会用生蚝的外壳砌墙,现今沙井步涌村江氏大宗祠还保存着完好的蚝壳墙建筑。为了传承千年「蚝」乡这一文化,自2004年起沙井每年都会举办金蚝节,时间通常在年末,为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项目之一。


千年古镇藏闹市
沙井古墟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千年。走进古墟,其内留存的大片岭南风格的老屋,与周围新建筑紧邻相拥,新旧建筑在此交融。街道上的商铺,挂着老旧的招牌,有售卖干货、果蔬、生蚝等铺子,行人络绎不绝,为古墟增添许多市井烟火气。
在古墟内无需特意寻找历史痕迹,巷口长满青苔的石板路、古老的龙津河、石桥、老屋墙上的巨幅壁画,每一处都是历史沉积。不远处的龙津石塔古迹,距今约有800年历史,当地人称为「花塔公」,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龙津石塔是古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塔身并不高大,仅约一点八米,造型与雕刻却极为丰富。石塔由砂岩建造,塔身正面的半身佛像浮雕,是沙井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古墟内还有多处宗祠、建于明代的围头井、供奉妈祖的天后古庙,以及洪圣古庙。古庙前有开阔的露台,一旁有花岗岩的栏杆,庙门口的匾额「洪圣古庙」由清朝进士陈桂籍书写。进门两侧摆放着四大天王的雕塑,内院的墙身展示了庙宇建造、修葺等历史由来,抬头眺望屋檐,有八骏图、富贵留连图的壁画。古庙内供奉的神灵「洪圣」有两个,一是宋代封为「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是已在民间供奉千年的南海神;二是被追封为广利洪圣大王的唐代广利刺史洪熙。古时渔民出海捕鱼都要来此祈保平安,是远近闻名的古庙。


景点掠影
万景楼细味苏式园林
「万景楼」是一座仿明代苏州园林式建筑群,四周被城市建筑包围,令宏伟的城楼格外吸晴。由门口处的主城楼进入,一字排开的十二生肖的石雕在眼前展现。随后是红墙灰瓦的亭台楼阁,能看到屋檐设计巧妙,运用了大量石雕、木雕工艺,尽显古建筑之美。沿着长廊漫步,重峦叠嶂的假山,碧绿的池水,让人瞬间踏入一座古韵悠然的江南水乡庭院。
池水中种植的荷花是点睛之笔,夏日能来此赏荷。此时正值秋季,池中矗立着许多莲蓬。从主城楼的石阶步入高处,能俯瞰整座万景楼古韵美景,一旁的城墙蜿蜒曲折,犹如万里长城。万景楼内还设有观音像、月老像和潘楫雕像,其中潘楫雕像前,还有一处宏伟的八卦阵,值得细味。




景点掠影
新桥市民广场感受罗马风情
广场是给市民聚集交流的公共活动空间,位于万景楼对面的新桥市民广场,以突出的罗马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纵观整个市民广场,最为壮观的当属两侧数百米长的文化艺术长廊,它们由228根罗马柱排列组成,行走在长廊内,宏伟的柱子,带来庄严典雅的美感。抬头眺望,廊顶还刻有星座的壁画,有英仙座、武仙座、天龙座等。倚靠在旁边的栅栏,向内可眺望广场的亮丽景色,俯瞰下方绿意盎然的步道,揉合欧式凉亭等设施,就似一处静谧的绿野仙境。

同场加映
宝安第一山─凤凰山
作为「宝安第一山」,主峰拥有海拔376米的凤凰山,是深圳市规划重点建设的八大森林公园之一。满山大片青翠的林木,游人可尽情徒步攀登,探索山林野趣。
凤凰山分为三个景区,即宝塔景区、古庙景区、晚霞景区,景点有凤岩古庙、凤凰仙洞、龙王古庙、飞云顶、望烟楼等。在每年5至6月,凤凰木繁花盛放,满树拥簇着橙红色花朵,可享爬山赏花的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