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必须与挪移●蔡锡昌

分享

编按:新域剧团应香港中央图书馆邀请,策划今年「艺文荟」三场活动,第三场于七月七日,由新域剧团艺术总监卢伟力主持舞台剧《苏东坡.五年黄州》的介绍,并邀得一众嘉宾、表演者分享。鉴于活动时间有限,而意犹未尽,本刊诚邀此剧编导蔡锡昌整理内容,撰文综述剧作的构想寓意和设计心得。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自二○一六年开始,由笔者编导的「文化中国系列」舞台剧已经写了五部。第六部《苏东坡.五年黄州》亦将于今年十一月底公演。系列中头三部《水浒》、《三国》和《铸情——罗密欧与茱丽叶遇上牡丹亭》,顾名思义,都是把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为舞台剧。至于后二部《诗圣杜甫》和《风铎.敦煌》(主角是敦煌研究院常书鸿院长),都是传记式的作品。写名人的好处是主角是名人,但正是因为名人,有关的事迹不少人都早已知晓,亦难免有人用「历史正确」来加以印证;反正对于名人,人人心中都早建立一个形象。站在巨人肩膀上写巨人,还是不容易的!不过,这些作品对现今距离中国历史与文学比较遥远的下一代,应该还有一定的需要和意义。在创作方面,因为历史记载始终是简要的,「文化中国系列」的铭记,就是尊重历史、贯通脉络、大胆创新。

五年黄州思想文艺臻化境

苏轼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一○五七年他以二十一岁之龄高中,被宋仁宗宣称为后世找到了两个太平宰相(包括弟弟苏辙)。在一○七九年,他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一○八五年高太后「元佑更化」年间,苏轼先后官至吏部、兵部与礼部尚书,后来又再被贬惠州与儋州。他充满了戏剧性的一生,除非是连续剧,否则是无法被包含于一场两三小时的舞台演出之中的。几经考虑,五年黄州成为一个焦点的选择,盖因这五年,以「赤壁三咏」(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为代表,是先生人生思想步入新境界,而他的文艺著作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前者而言,所谓「祸兮福所倚」,倘若没有更豁达的思想境界,他难以面对日后的重重打击。

「乌台诗案」是苏轼被贬黄州的肇始。好像如要了解杜甫就非得要提「安史之乱」一样,说到「乌台诗案」,就必须移前交代因果相连的王安石「熙宁变法」。为了介绍这些颇为复杂的背景,《苏东坡.五年黄州》以「蒙太奇」手法把重要事件挪移、拼凑,勾勒出事件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和苏轼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趣的是,这个时期的北宋虽然积弱,可是却是人文荟萃、文艺大放异彩的年代,名家如欧阳修、司马光、曾巩、三苏父子,以至稍为后辈的黄庭坚和秦观,都是粒粒巨星,光辉璀璨。去认识这时代的历史和人物,就算是「延伸阅读」吧,也会觉得兴味盎然,十分有意义的!

苏轼初到黄州,临时入住定国寺,只敢昼睡夜出,稍到寺庙园中蹓跶。有词为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先生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道尽了仍是惊弓之鸟的状态,但又不无孤高的傲气。由惊弓之鸟过渡到惊魂稍定,舞台上的呈现乃是另一个蒙太奇。代表后来状态的诗,是引用了先生的〈钱道人有诗云「直须认取主人翁,作两绝戏之.其二」〉﹕「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无境自无尘。自从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年觉痛人。」根据查考,苏轼探访钱道人的年份是一○七三年左右。虽然与他贬谪黄州的日期(一○八○年)早了若干年,可是用来表达先生的开悟释怀,总比他从乌台「出册」时写的「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这两句,来得更具禅意。

无友不欢躬耕东坡

苏轼有一个交友的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先不说先生的宽宏大量(或者天真),光从他交友实况,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社交动物」,无「友」不欢。也正是如此,先生结识了像潘丙和古耕道等黄州的新朋友,使到他更快步出阴霾,重拾生活情趣。话说苏轼醉中之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的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竟然惊动了黄州知府徐君猷,怕先生一走了之,第二天便跑来查看;盖因根据诏令,苏轼份属犯官一名,由「本州安置」。历史写得简单,戏剧却要把事件合理化——苏轼深夜写的词,如何这么快便传达到知府的耳中?难道有人跟踪记录,并且打小报告吗?那还是没有WhatsApp的年代呀!这里且让笔者卖个关子,不作「剧透」,以防扫了诸位倘若赏面观剧时的兴趣。无论如何,是为先生「粉丝」的徐大人,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决定把黄州东城门外山坡,面积约五十余亩的旧军营原址,批拨给先生垦辟耕作,以谋自食其力,帮补生计。先生是时钻研佛学有得,以居士自称,「东坡居士」之名由来如此。

看官,五十余亩究竟是一个什么的概念?根据秦制,一亩等于三百二十平方公尺,又以今天职业篮球场四百二十平方公尺计,即有三十八个篮球场可供开垦之用。可是该地荆棘丛生,瓦砾遍地,极为贫瘠。况且还是一个斜坡,耕作灌溉都有困难。所以苏家要倾上下人力,加上友人的帮助,才能略有收成。可是苏轼先生懂得耕田吗?不错,苏氏在四川眉山,祖上是务农为生的。到了先生父亲苏洵这代,都是文人。所谓「躬耕东坡」,先生能屈能伸,的确也参与劳动。然而,相信整件事背后的关键人物,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中国历史对于女性的记载,除非如蔡文姬或武则天那般显赫,否则都是从简,而对于王闰之,则只是一句「懂得医牛」!这线索加上她在「乌台诗案」之初,烧毁丈夫的许多手稿,以防成为控方证据的毅然做法,使到一个较为立体的人物逐渐浮现了。
先生一生人有二妻一妾。原配王弗十六岁嫁入苏家,与先生渡过了十年甜蜜的少年夫妻生活。她生性聪慧,能相夫教子,可惜天妒红颜,英年早逝。先生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已经使人荡气回肠。王闰之其实是王弗的堂妹,她随着丈夫的宦途跌宕,虽然曾有富贵,但在落拓时为了持家,吃了不少苦头。王朝云十二岁卖入苏家,由侍女、歌姬而最终成为苏轼的妾侍,实在充当了先生红颜知己的角色,可惜她生子早夭,自己也只享年三十四岁,未能与先生终老,诚为憾事。有人批评先生不够专一,这观点忽略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分工乃是如此,实在未可厚非。 《苏东坡.五年黄州》对三位女士都有着墨,虽有轻重之分,但同样致以很高的敬意。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是一个伟人,但始终是一个人,而会受到外在环境和己身的情绪的干扰而烦恼。因此,如果我们只着重他「打不死」的再生能力,恐怕就过于偏颇了。先生一○八○年初到黄州、一○八一年开始躬耕东坡、一○八二年三月打算到沙湖买地、同年四月写《寒食帖》、一○八三年世交王巩携妾柔奴到访,后者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名句;以上是一个顺时的列举。 《苏东坡.五年黄州》把王巩到访的日期移到沙湖买地之前发生,得出一个合乎因果情理的赏析角度。

身列唐宋八大家的先生,盛名得来殊不侥幸。事实上,苏轼于诗词歌赋、散文、经学、书画,无一不精。 《苏东坡.五年黄州》中所征引先生的诗词作品,包括全部或者节录,共二十五首。如上文所说,「赤壁三咏」是该时期的代表作。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见先生对于人生功业的镜花水月,尚存丝丝的惆怅和叹息。然而到了〈前赤壁赋〉,先生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赋中的主客对谈,实在是先生的心灵独白;从其中的齐物思想看来,先生已然超越窘境,达到人生的另一境界了。在《苏东坡.五年黄州》中,先生自省地说:「五年黄州的历练,让我明白母亲在我们少年时佛老思想的启导,可真有用!佛学遁世的思想,帮助我渡过最艰难的时期。老庄逍遥齐物的智慧,又可以带来心灵上的解脱。」这一番的交心说话的对象,并非别人,乃是先生一生至亲至爱的弟弟苏辙。

贬谪的生活是身不由己的。在先生以为可以在黄州落户,安度余生之际,皇帝的敕令来到,要他量移汝州。朝云曾天真的问,既然当时制度中,身为臣下的也可以不接受朝廷的任命,那么苏轼可否弃官而去,简简单单的做一名农夫呢?答案当然是不,因为先生当时带罪在身,抗命的话不单可招来杀身之祸,还会连累弟弟和一些友人!古代文人根据屈原的「橘颂精神」,顺境时为官济世,逆境时退避林下。先生本着这个精神,当圣旨下的时候,他说了句「贪恋君恩退未能」。从今天的角度,儒家淑世,仕农工商,不无单一出路的感觉。其实,先生早已有「可以仕,可以不仕」的心态,而他的心,极可能早已飞回四川眉山,与弟弟苏辙归隐田园,对床夜话了!

在《苏东坡.五年黄州》一剧中,其实尚有关于先生的美食和绘画的环节。至于角色方面,还有欧阳修、梅尧臣,宋神宗、司马光、王安石、苏洵和程氏夫人、道潜和尚、陈慥、黄庭坚和米芾等人。只是为了本文篇幅关系,在此就不赘了。

人人都喜欢苏东坡,因为他才华横溢、幽默可亲,却又卓尔不群。他那高尚和伟大的心灵,有着我们人人都希望拥有的素质。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写这剧,是我的荣幸!

编者按:《苏东坡.五年黄州》由新域剧团主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赞助。将于二○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至十二月一日,于九龙牛池湾文娱中心剧院演出。

(本文图片由新域剧团提供。作者为《苏东坡.五年黄州》编导,新域剧团创办人、前艺术总监。)

【万花筒】■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必须与挪移●蔡锡昌
二○二四年艺文荟「《苏东坡.五年黄州》:走进大文豪的内心世界」示范讲座七月七日晚于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举行,图为主持、嘉宾、表演者大合照。左起:主持卢伟力,嘉宾苏钥机、苏梅玲、蔡锡昌,表演者王维、陈晓蔚、梁翠珊、黄清俊。
【万花筒】■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必须与挪移●蔡锡昌
舞台剧《苏东坡.五年黄州》海报。

【学苑春秋‧学府点滴】■ 游园

游公园

【万花筒】■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必须与挪移●蔡锡昌

●香港浸会大学龙颖如

一排排秋千、两三米高的城堡、各种各样藏在公园里的动物装饰、大得像迷宫的公园有哪个小孩能拒绝?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用考试第一名来换得爸妈答应带我到家附近的公园玩耍。

假日人多,一排排秋千前都是满脸期待的小孩,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每当有小孩从秋千上下来,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抢夺位置。我紧记父母的教导,在秋千旁排队,可在诱惑前又有哪个人能保持理性?渐渐地我也失去了耐性,也怕自己荡不到秋千,与那些小孩争夺为数不多的位置,过后却疲惫不堪,休息也花了大半天。

后来我到公园里的城堡玩。城堡很高,以前跟朋友玩时都会去占领最高地,想像我们是国王,在最高处眺望其他底层的小孩。有爸妈在,我也想展现自己的实力,好好炫耀一番。可快要爬到顶时,却被个胖胖的、穿着校服的哥哥拦下来,说最高处是他和他朋友的,所以不能上去,眼看自己快要成功登顶,我心有不甘,哀求他们让我上去,更甚是用零食来交换上最高处的机会,但他们抢走了零食后却依旧赶我出去。

没办法,我只好在公园四处游荡,看看有没有其他游乐设施是没被人霸占的。走着走着,发现了花园旁的石礅上有插花的小兔子、体育馆饮水机下有踢足球的小鹿图案、秋千柱上有在维修的小蚂蚁,公园四处都有小动物的身影。原来公园门前的告示板写着:「公园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看看你能找到几多种。」从前从未留意过这些细节,忽略了公园美好的并不只有游乐设施。最后,我牵起了爸妈的手,带他们在公园里找一个又一个的小动物……

一觉醒来,我已泪流满面,一直以来只顾着争「秋千」,爬「城堡」,到底有多久没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呢?


梦醒时分,怀恋依旧——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读后

【万花筒】■ 《苏东坡.五年黄州》的必须与挪移●蔡锡昌

●香港都会大学黄伟兴

上个礼拜,偶然听到《牡丹亭》的婉转旋律,便回味起从前上昆曲课时触及《牡丹亭》的惊艳之感,那一刻,我仿佛初次知晓了「怀恋」的深长意味。而近日,阅读完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回看钱夫人的命运以及那优美的唱词时,我不由地再次沉醉于那跨越时空的情感意蕴中,体会着那份难以言喻的怀旧与怅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钱夫人是昆曲艺人出身,她于乱世中嫁入将军府,一时间风光无限,而数十年后,只身一人的她流落他乡,前往窦府做客时,又听到那首熟悉的《游园惊梦》……在小说中,钱夫人及一众性格鲜明、各异其趣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以回忆闪回的方式,对照了过去和现在,以及「入梦」和「惊梦」的现实落差。譬如「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去的怀恋,在今昔对比的缅怀过去,着实令人动容。

白先勇以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将钱夫人那坎坷半生的历程,精心提炼并融入了小说场景中。他把对昆曲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热忱,融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中,构筑出小说〈游园惊梦〉的怀旧情感,他既追恋过去的生活,又满怀对故旧文化传统的眷恋。或许过去的都已陈旧,但总有些「姹紫嫣红」值得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