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医药业界正积极投入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药开发,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康方生物在创新药方面屡获突破,2022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双免疫检查点肿瘤免疫治疗双抗新药「卡度尼利」,2024年又凭另一双抗新药「依沃西」,在一项「单药头对头试验」中,更击败了全球最畅销抗癌药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创新水平得到国际认可。现时这两款药现已纳入《国家医保名录》当中,给市民以相宜价格,享有这些全球创新药物。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康方生物是一间从事源头创新的生物药物企业,在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ADC)、mRNA及细胞治疗等领域拥有前沿的技术水平。自2012年成立至今,开发了50多个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候选药物,有24款已进入临床研究,并有7款获批上市。公司并于2020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2015年,康方生物将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CTLA-4单抗许可给美国默沙东,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生物药物授权给全球TOP 5制药公司的案例。时隔十年,再以其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Ivonescimab(依沃西),在一个随机双盲对照的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当中,以良好治疗效果战胜了「药王」Keytruda。事件获得CNN报道,并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生物医药的DeepSeek时刻」的实例。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高级总监杨俊坚认为,这些肯定,反映了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在全球地位当中快速提升,在创新水平及药物研发数量方面,达到较快速发展的状态。


创新需求人才、土壤及技术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杨俊坚表示,当中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创新的土壤及掌握的技术。他透露,康方生物的创始管理团队基本是在中国读书,在海外留学深造,并从事一线药物研发开始逐步晋升成为企业的高管层,他们既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药物开发经验也非常丰富,因此在中国进行新药研发也能取得成功。
内地在2015年起推动创新及创业政策,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杨俊坚指,内地推动药品注册审评审批与国际快速接轨,让新药开发的效率大幅提升,令创业者更有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另外,内地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及优化,以至港交所推出上市规则第18A章等,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助企业发展成长,这些措施为创新环境提供了土壤。


广州拥创新创业条件
在地区方面,广州市出台多项政策及措施,帮助生物医药产业在当地发展。康方药业在2017年计划落户黄埔区,从取地到整个投产周期,只用了大约19个月时间。杨俊坚透露,当时政府为他们加快进行建设相关的审批程序,派出专业团队指引完成各项手续,更牵头协助提供道路及水电等建设条件,为公司发展带来重大帮助。
他解释,2019年公司开发的新药临近上市阶段,接下来需要生产配套设施,才能进入产业化。园区的快速落成,为生产及销售的无缝衔接带来支撑。此外,广州是国家三大医疗中心之一,资源丰富,对临床开发有巨大帮助,加上广州拥是大型的药品市场,皆有利药品销售覆盖至整个内地市场。
目前,康方生物已在黄埔设有两个智慧化园区,包括位于知识城的生物制药基地,以及位于生物岛的康方临床研究与运营亚太总部,具备了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商业化的整个链条的体系。杨俊坚强调,虽然现已是一间拥有3,000多人的公司,但还是抱着创业者的心态,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解决各样问题,精益求精,让企业有更好发展。


两款药物已纳医保目录
去年11月,康方生物研发的依沃西及卡度尼利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从临床开发衔接至商业化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进入医院体系。杨俊坚表示,这两款药进入医保之后,将可大幅降低患者的个人支付比例,让更多患者「用得起」这些全球创新的药物,相信产品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他更透露,这两款药物共有超过20项三期、40多项二期临床进行中,覆盖超过40个适应症。随着适应症增加,会在内地市场及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例如依沃西将部分海外地区开发及商业化权益许可给了美国公司,现时已有4项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在海外开展,其中一项会在今年中发布三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如数据理想,该药物将可在美国上市。
将达商业化盈利目标
康方生物持续进行药物开发研究,产品亦陆续推出市场。杨俊坚指,2022年开始,公司每年也有一两款产品获批上市,从创新成果而言,毫无疑问已进入收获期。 「但从研发投入到回报,目前仅仅进入门槛,远远没有达到良好回报的阶段。」他指出,去年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人民币,达到创业以来的新高,但很多新药仍在开发当中,因此研发投入了大约12亿元人民币,即产品销售收入的六成左右。要让研发投入及收入利润达到平衡,往后就能实现商业化盈利。他相信几年内可实现达至价格平衡的阶段。

生物医药「黄埔军团」加速崛起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广州市黄埔区发展势头最好、潜力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800家,形成「科技研发在生物岛、成果转化在科学城、生产制造在知识城」的产业链分布,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
黄埔区生物医药企业以突破性创新成果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助力内地生物医药从「制造」向「创造」跨越。 2024年,全区新获批临床试验批件115件,其中1类创新药99件。黄埔区连续5年获批的1类创新药上市,累计达9个,占全省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