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业务:中国平安的AI驱动之路

分享

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已成为企业实现业务升级和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平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从客户服务到风险定价,从经营管理到业务协同,AI技术已在平安的主业各个环节全面铺开。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股东大会上,公司管理层重点剖析了平安的科技战略和发展。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AI技术的核心壁垒:数据、算法、算力与场景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中国平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投入已持续超15年,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要素包括数据、算法、算力和场景。而在这些要素中,平安在数据和场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数据方面,平安构建了强大的「953」AI科技底座,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其中,9大数据库包括5大医疗数据库和4大金融数据库,覆盖了全国最全、最广泛、最新、最大量的数据资源,为公司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算法方面,平安基于开源大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等),进一步搭建了两层自有大模型,持续强化算法实力,支持在AI领域的创新。

算力是AI技术应用的关键保障。目前,公司在深圳和上海分别建有两个大型机房,为AI技术的运行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持。

此外,平安在场景方面同样具备显著优势。作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平安拥有全面的金融牌照,并服务着全国约1/6的人口,应用场景覆盖金融、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空间。

科技赋能业务:中国平安的AI驱动之路

AI赋能主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平安的主营业务中全面铺开,取得降本增效的成果。

以客户服务为例,平安呼叫中心每天需要处理约2,000万通电话,而2024年AI坐席服务量达到18.4亿次,覆盖了80%的客服总量。平安的客服人员数量已从10年前的13.6万人降至目前的不到4万人。 AI技术不仅能够精准识别多种方言,还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

在风险定价和精算领域,平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对风险进行定价,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效的保险方案。例如,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KYD(Know Your Driver)项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进行个性化精算,提供多元化的事前、事中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这一技术在新能源车险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帮助公司在过去两年的新能源车险理赔和综合成本率方面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

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平安持续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与自主智能财产权攻坚。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累计获得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总量达55,435项,相关指标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同时,平安基于海量数据开展大模型训练,持续深化金融、医养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目前,公司已累计沉淀超过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标注语音语料及超过75亿张图片语料。平安的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准确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平安也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与风险合规。郭晓涛强调,公司在数据使用方面严格遵守客户授权、隐私保护和风险合规的要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Sponso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