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插班实战攻略

分享

随着越来越多的各种人才携子女赴港,香港插班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选择并成功就读一所真正适合孩子的好学校呢?在插班过程中应当注重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保持一种实在而乐观的态度?本文想结合Mia这两年插班考试的经历和经验,探讨成败得失,希望给正在插班路上努力的家长和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Mia是去年2月拿到受养人身份,当时是杭州一家普通中学初三的学生,在准备中考的同时,我想让她也多一个选择,申请香港中学插班。开始着手申请准备的第一步是报考了四月初的托福考试。考前两周,Mia就搬来与我一起住,平时学校里的课程,除数学、科学外,其余皆请假。女儿英语基础不错,这两周,她通过系统训练,强化中高级词汇,熟练阅读原文,适应高强度考试节奏。功夫不负有心人,Mia首次参加托福考试,就取得100分,并且听、说、读、写各科均达到25分,这个成绩对一直在体制内学习的初三学生,实属不易,这个托福成绩奠定了插班考试申请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去年申请的多所Band1A的名校,包括玛利诺修院学校(中学部)、沙田崇真中学、圣公会曾肇添中学(沙田)等,都给了笔试的机会。
选择申请学校阶段,我基本锁定一级(band1)英文授课的学校,当时对Mia的学术实力,以及申请学校的收生要求、特色都没有清晰的了解和定位。在4月份开放申请的学校中,选取了包括拔萃女书院等7所顶级名校。根据学校的申请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自我介绍,我让Mia自己写,这样也可锻炼她的英文写作能力,她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长文。另外,她还录制了一个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有件趣事,有次接到汇基书院的电话,原来这所学校有两个校区,我们申请表格下载是东九龙校区,但邮件地址却写了另外一家。
5月初收到了玛利诺修院学校的笔试通知,时间是5月11日上午,考试内容是中文、英语、数学,各考一个小时。这所香港传统女子学校,其古色古香的校园建筑,被列入法定古迹。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学校校训:唯德才能使人高贵,这让我瞬间对这所名校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包括以人为本,注重德行,服务他人等,相比之下,在这些方面,内地教育恰恰是缺失的。有件憾事,也收到了另外一所传统名校嘉诺撤圣心书院的笔试通知,可惜安排的时间也在11日上午。比较之下,主要考虑DSE等学术排名,我决定还是让Mia去参加玛利诺修的考试。

如果有机会再做选择,其实圣心更适合Mia,因为当时她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并且没有经过英文数学的系统训练,当时的能力,去考特别注重学术的顶级名校,只能是陪太子练兵的结局。去年7月,最终被培侨中学录取,这是Mia插班考试能够得到的天花板了。
经过杭外剑高的纯英文课程,尤其是参加了英国中学文凭考试(IGCSE),Mia在英文学科学习上已经适应。根据实际情况,今年的目标仍然是Band1英文学校,但数学还是她相对薄弱的环节,像中华基金中学、浸信会吕明才的笔试不能过关,失败的原因还是在数学。所以,同时收到5月24日拔萃女书院和圣士提反书院的笔试通知,选择后者是对的,而不是一味注重排名,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香港中学插班,是机会也是挑战,不夸张地讲,是对家长和孩子对于考试的战略和战术的一次全方位挑战。我总结几条攻略,仅供参考:
1、 如果希望孩子入读Band1学校,那么,首先英文必须强化训练,最好能参加雅思或者托福考试,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这对取得笔试机会肯定有帮助。并且以后英文授课,也需要孩子能够攻克英文难关;
2、 香港Band1中学的英文,包括DSE英文考试,都是相当于英语作为母语的程度,与内地的中高考的英语教学体系,是完全两码事,更注重的是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准备送孩子来香港读书,无论中学还是大学,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英文成为孩子的第二母语;
3、 如果英文是相对薄弱环节,数学还不错,那么,现实的选择应该是Band2的中文学校,因为DSE考试是中英双语的,用中文考学科更容易,没有必要与Band1学校的学生拼,用英文考学科,成绩会吃亏;
4、 各所学校特点不一,有特别注重学术的,也有相对强调全人教育的,有男女校,也有女校,还有学校的地点、宗教背景、历史等,这些都有必要考虑;
5、 笔试一般都是中文、英文和数学三科,插班考试的内容相对灵活,关键还是提升孩子这几科的实际水平;
6、 如果英文或数学确实很弱,建议先选择校风较好,纪律严格的学校,可以考察校长的素质及教育理念、老师是否关爱学生,以及上课纪律等;
7、 择校插班不必一步到位,每学期都会有机会,可以关注心仪学校的网站,留意招生栏的插班通告,及时递交申请;
8、 在屡战屡败时不要气馁,尤其是申请Band1学校,到高年级的班级名额就很少了,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很多,要相信孩子是优秀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孩子香港插班有所帮助,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