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是很多高才通申请者来港的主因,他们为了让子女入读心仪学校,由选校、申请、面试到入学,都务求有周详计划和考量。对于高才通子女插班入读本地学校,本版找来王益钧副校长,拆解学校收生及面试的要求;亦有高才通家长分享安排子女在港插班的原因及历程,「攻略」如何做到插班「1 take pass 」,为子女选择最合适的学校。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高才通子女插班入读本地学校情况普遍,位于东涌的黄楚标中学,全校有200名以上内地学生,占整体学生的三分之一,身兼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理事、黄楚标中学副校长王益钧表示,他们每天安排4辆大巴从深圳、珠海接送学生上学。今年,共收到超过300份内地生插班申请,共250人参加第一轮笔试,其中50人进入第二轮面试,最终录取10人,包括中二2人、中三5人、中四1人、中五2人。


笔试面试考验学生能力
他透露,学校首先会进行初步材料筛选,主要看资料是否齐全,填表是否准确,一般符合基本要求就有机会笔试。笔试分为中英数三科,以教育局颁发的各年级大纲内容为准,由于试卷每年在变,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面试分为英文和中文进行,主要看学生的整体状态、自信、品德、精神面貌、礼貌等,校方会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时间管理,也会问学生对某社会新闻的看法,处于困境如何解决问题,考验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王副校长认为,高才通政策对香港学校有好处,对部分欠缺生源的学校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解决了近几年学校招生不足和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内地插班生在学习、生活上都很适应,整体成绩在中上水平。
粤语往往是一个月会听,三个月就开始讲。同时更对本地生带来正面影响,本地学生普通话水平明显上升,更了解国情, 更熟悉内地。 「本地生与内地生其实是互相学习,是良性互动,影响也是双向的、长远的,可能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香港文化中优秀的一面,也会鲜活地展示出来, 影响内地生。」

家长心得:插班要趁早
雷先生在两年前通过高才通申请,透过公司的内部调职来到香港,并在这两年间于香港教育大学完成了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他的儿子今年13岁,虽然之前在北京排名前三的公立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就读,但仍然选择让儿子来香港插班。他解释,香港教育具有国际视野、文化多元,具体而言拥有更多的升学路径,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7次笔试争取入读心仪学校
说到今年插班过程,雷先生颇为感慨,「儿子今年参加了17次笔试,从北京飞香港达7次之多。最夸张一次是上午乘飞机过来,下午完成考核,晚上飞回北京,而当天正好是儿子的13岁生日。」虽然整个插班过程充满了艰辛,但雷先生庆幸最终收到四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并在当中选择了心仪中学。他解释理由有三,一是学校学风正,是爱国名校,有80年的历史;二是学术成绩优异,是Band 1B学校;三是校园普通话好,容易过渡并融入。
雷先生指,儿子在8月中旬来港后,在各方面都非常适应。对于高才子女插班,他给出三点建议:「一是插班要尽早;二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就好,第一次可以过渡;三是不用太担心英文,其实香港本地生,除少数英文小学毕业的,英文水准与内地生差距没有想像的大。」
学生两年两插班挤身老牌一条龙学校
王先生是两年前最早一批成功申请的高才,一家三口从南京来到香港。原因是「深知香港教育的巨大优势,希望尽早带孩子来港,可以从小接受香港的国际化教育」。王先生指,孩子在2023年夏天来港,参加了教育局资助的新来港儿童适应课程,通过60小时的学习,了解香港,学习粤语,让孩子找到第一批好朋友。随后,在家附近找到一所很有爱心的小学。
王先生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而不是只会刷题苦读、人云亦云。 「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教育资源,全人教育理念很适合小朋友发展。」他还很喜欢香港自由竞争的择校制度,在内地想读顶尖小学需要买学区房,但是香港学校插班很公平,并不看重申请人的家庭背景,比如住址或经济条件,大家都可以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去年,他的孩子再次成功插班,考入香港一所顶尖的老牌「直资龙校」(即一条龙直资学校)。他透露,新学校对插班生的安排非常友好,关爱细致入微;在暑假时组织了专场的插班生迎新会。开学时班主任和家长见面,还安排了与孩子兴趣相投的一位同学做「新学校里第一个好朋友」。孩子在此倍受鼓励,很是开心,表现也愈来愈好。
插班需知
高才通计划实施接近三年,不少高才通家长成功为子女安排插班入读本地学校,综合部分家长的插班心得,他们认为DSE英文考试与内地中高考的英语教学体系,是完全两码事,更注重的是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若计划送子女到香港读书,无论就读中学或大学,应要「让英文成为孩子的第二母语」为最终目标。有高才通家长认为:「如果希望孩子入读Band1学校,那么,首先英文必须强化训练,最好先去参加雅思或者托福考试,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这对取得笔试机会肯定有帮助。并且以后英文授课,也需要孩子能够攻克英文难关。」
勿好高鹜远
如果英语能力相对薄弱,数学还不错,那么,现实的选择应该是Band 2的中文学校,用中文考DSE会较为容易,没必要用英文与Band 1学校的学生拼考试。英文或数学能力稍逊,则建议先选择校风较好,纪律严格的学校,可以考察校长的素质及教育理念、老师是否关爱学生,以及上课纪律等。另外,办学团体、教育特色、地点、宗教背景等都有必要考虑。
有高才通家长建言,择校插班不必一步到位,每学期都会有机会。可以关注心仪学校的网站,留意招生栏的插班通告,及时递交申请。在屡战屡败时不要气馁,尤其是申请Band 1学校,到高年级的班级名额就很少了。 「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很多,要相信孩子是优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