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分享

BIOHK是在香港举办,每年一度的生物科技界的盛会。自去年首办取得重大成功,相隔9个月再度举办的BIOHK2023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规模更为庞大,并且邀得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r. Bruce Beutler等200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开幕典礼有达52.6万在线观看,场面盛大。活动由去年主力香港,到今年拓展至大湾区,来年更会以国际为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亚洲生物科技创新的精湛水平。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BIOHK2023主席于常海教授表示,BIOHK2023是「一班科学家学做展览」,成绩超出预期。最大收获是得到生物科技界的认同。

采访:王文斌

编辑:郑会强

制作﹕WAW Creation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于常海表示,有大药厂看到香港生物科技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地位,认为BIOHK具有国际水平而「不失礼」,已预告可随时准备参加。

BIOHK2023是一场集演讲、展示、一对一商机洽谈及科普的盛宴,一连四日活动吸引8,645人到场参与。除了两岸四地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还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德国、西班牙、法国、瑞士、芬兰、塞普路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高棉等,共24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加者。多位与生物科技创新领域相关的政府官员、工业界、学术界、研究界、投资界和用户共聚一堂,总共进行了24次专题讨论、4场高峰论坛、3场研讨会及11次圆桌会议,并协助配对了564场一对一商机洽谈(One2One会议),令人鼓舞!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水平获国际肯定喜见年轻人参与

「虽然生物科技是大趋势,但想不到香港及大湾区已准备就绪。」于常海表示,展会非常受欢迎,参与人数众多,嘉宾都很有兴趣参加分享讲座,「今年已十分好,下年会做得更好。」

由于一般承办展览的公司不熟悉生物科技的联络及安排,于常海坦言,「所以这次是一班科学家学做展览」,要将内容及高度提升至成为足以代表中国及大湾区的水平,过程艰辛,但最大收获是展会吸引全球各地生物科技人才汇聚,证明香港绝对可以成为一个国际生物科技中心。此外,香港助力大湾区及国家「走出去」的功能再次得到肯定;同时亦给内地参加者体验国际展会的独特之处,就是有机会跟讲者无阻隔的交流,甚至可跟诺贝尔得奖者面谈讨论,这是很多在内地从事生物科技的从业人员从未想过的事。

此外,今届有很多年轻科学家及研究生到来,他们十分专注聆听每场演讲,讲者当中不乏科学家、企业老板、律师及政策制定者等,是一个很好机会,给学生学习书本及学校以外的知识。有校长更说「学生参加这四日展会,比大学四年得着更多。」于常海认为BIOHK成为培养下一代的催化剂,对通过展览做到转化的工作,感到十分惊喜,期望将种子散播在年轻人及学生心内。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BIOHK2023带来连串精彩展览、论坛及科普活动,展示亚洲生物科技创新的高度水平。

助力各方「走出去走进来」

今次展会促成多方合作,带动生物科技公司作出分享。于常海表示,展会期间有十多间公司参与路演,这是十分正面的方向。他跟很多投资者分析,假如生物科技公司不肯参加展会,即是未有准备,没有内容可作分享。所以很多投资者也打算以此作为标准,推动他们投资的生物科技公司出来参与,不要只留在「象牙塔」。另外,展会有约600家公司通过one2one会议进行网上约见,洽谈生意及合作,欣喜看到香港及内地公司产生了化学作用。

作为主办方的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在今次展会中更与13家内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于常海坦言,香港地方细小,要走进国际必须团结各方,因此与内地政府、企业、协会及学会签署MOU,共同推动在当地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等来港展览,助力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出海」。他期望利用BIOHK作为联系国际的「窗口」,助力香港成为「走出去、走进来」的地方。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展商借此平台展示各项生物科技创新的前沿技术,与参加者洽谈商机。

开放科普日大众齐体验

科普日在BIOHK2023最后一日上演,大批市民进场体验使用最新的生物科技。于常海表示,活动以「官、产、学、研、投、用」为轴,相关公司可借此将产品给香港及大湾区市民使用,同时亦能了解市场需要。期间有公司的展位大排长龙,为市民进行眼球影像拍摄,只需数分钟时间,即可通过AI分析中风等十多种疾病风险。也有利用生物科技方法即场检验市民的压力状况,也有各类用于手术的机械臂展示,市民对各种崭新科技都很有兴趣,可见通过展会推广科普十分有用。 「展览预期的目标都已达到。」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BIOHK2023得到业界鼎力支持,一连四日生物科技界盛会圆满落幕!

诺贝尔得奖者Bruce Beutler

研究抗衰老达至健康长寿

Bruce Beutler博士是一位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从事基因研究工作已有30年,于2011年凭借「关于激活先天免疫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前,Bruce Beutler博士参与BIOHK2023并进行演讲,分享他的研究内容。本报在大会安排下获得这位诺贝尔得奖者面谈的机会,了解他在抗衰老方面的研究理念。

Bruce Beutler博士的研究主要是监测实验老鼠的炎症变化,检测当中的基因突变,并研究引致基因突变的因果关系。他为此进行大量平行的基因排序工作,于2011年建立自动化基因配对平台,随后更开发人工智能AI系统,大大提升处理「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数量的能力。

衰老的秘密

每个人都想得到健康长寿的生命,这也是Bruce Beutler博士的研究目标。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人类总有一天会变老,但他个人认为基因可以作出改变。 「要达至延长寿命,只需找到一只衰老较慢的老鼠,研究这只老鼠的基因特点与其他老鼠有何不同,就会知道某部分基因会影响衰老。」他指出,有很多基因突变都可以减慢老鼠衰老,之前有些人碰巧找到一些老鼠可以额外增加40%寿命,但大多只是偶发性的机会遇到,并非系统性,在整个基因组内探索有什么可以达到抗衰老效果。他要做的,就要是令这个进程加快。

找寻关键基因

「很多人误解,每一段基因都对人类有帮助,但其实有很多基因规限寿命长度。如果可以改变这些限制,变相就可以延长寿命。」Bruce Beutler博士表示,只需要发现这些基因,利用药物阻碍这些基因制做出来的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就可达至延长寿命的效果。

「寿命必然有限,最终也会导致死亡,但是否有关键的基因突变,可找出来令寿命延长呢?」他坦言,大自然并没有限制某个物种一定不可超过某个年龄,有些脊椎动物可拥有四五百岁,原因是它们有不同基因及抗衰老的系统,人类或许透过消除某些限制年龄的功能也可做到。

因此现在主要在老鼠身上探索延长寿命的方法,因为老鼠在生理及基因上与人类十分相似,很大可能在老鼠身上做到的,在人类身上也可做到。

需要更快进程及规模

要找到表型(phenotype)由哪一个突变而来,时间漫长。 Bruce Beutler博士以往由有发现拥有特别表征的老鼠,到真正找到突变位置也花了五年时间。他坦言,现在使用AI,基本在发现有特别表征的老鼠后,就可即时找到突变位置。 AI令过程加快200倍,而且准绳度更高。如果他与AI看同一套资料,他可能出错,但AI出错的机会却是愈来愈低。

他的实验室已做出了三千多万个样本,假如没有AI,需要1,700多年时间处理,现在效率已加快很多。 Bruce Beutler博士表示,若有产业大规模参与,能完成的样本数量将可以更多。现时他已有基本设备、知识及软件及平台,进一步需要规模化过程,令这件事做得更快及更大规模。

解决疾病可达至延长寿命

人类很多时是因为疾病而「提早」死亡,而不是老死。死亡的原因可源于癌症、中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Bruce Beutler博士表示,以往传染病也是导致人类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现在因为大部分传染病问题得到解决,使人类寿命可延长至80-85岁,而其他导致死亡的疾病,现已逐步得到改善。他打算将这些疾病障碍逐步解除,以达至长寿的效果。同时也可通过找出影响寿命的突变基因,直接延长寿命。

Bruce Beutler博士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突变会对舒缓癌症效果非常明显,并称之为ice breaker。通过研究更发现这些突变可以更好的保护老鼠,让它受到肿瘤的伤害更加小。他在去年成立药物转化公司,针对癌症等疾病进行药物开发。他认为这系统可以应用在很多不同的疾病当中,可将此技术推广至其他疾病方面,期望成为大家解决疾病的另一个方向。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Bruce Beutler博士期望长远能够发现未有人知道的基因突变,做出药物解决这些疾病。

「BIOHK2024」预告:更丰富!更国际化!

第三届「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BIOHK2024」已订于2024年9月11至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于常海教授预告,规模将比今届更大更好,会准备更多丰富及新鲜的内容。例如已决定加入阿兹海默症作为重点,也会向市民宣传健康产品是生物科技的范畴,已得到愈来愈多科学知识的支持,利用健康产品及食疗推动治未病等内容。


BIOHK2023年度奖项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BIOHK2023「科学家做展览」 明年9月再聚!
BIOHK2023为杰出的个人及机构颁发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