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而延期半年的中學校際排球賽(油尖旺賽區)終於定在十月上旬掀開戰幕。受制於防疫措施,只能閉門作賽實在有些「小可惜」,猶幸附有大獎勵——獲獎的男女子組隊伍,會被邀請到台山進行排球的學術交流比賽,實在是個難能可貴的好機會。
因《人民日報》記者撰文賜名而得來「排球之鄉」的稱譽,是每一個台山人的驕傲。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自西方傳入的排球在當地已逐漸普及。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多年來上得政府的大力推廣,下獲民眾的積極參與,因而深受台山人歡迎,由休閒活動演變成全民所愛。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村村有球場 人人識打波
台山人對排球運動的喜愛之情,從地方建設和生活習慣已可見一斑。
每逢春秋回鄉二祭,筆者都留意到各鄉鎮各城區的排球訓練場和體育館舉目皆是,數目多不勝數,足證「村村有排球場」並非虛言。親友鄉里,不論男女,個個自小在體育課堂就學會發球、接球、傳球、扣球、攔球等各種打排球的基本技巧,對排球有一定程度的認知。村民平日閒來無事,又會以打排球作消閒娛樂,即興的拿起排球去球場玩樂一番;碰巧有大型賽事進行,家家戶戶就會興奮的圍着電視觀看轉播,叔叔伯伯嬸嬸姨姨全變身成球迷,為國家排球隊喝采打氣。
「排球之鄉」 名不虛傳
長輩們口中的「村村有排球隊」也絕非誇張。由來自每條村的精英所組成的台山縣排球隊,不論是哪個年齡組別,過往在全國的排球賽中都有突出的佳績;及後經過嚴格的甄選及艱苦的訓練,都能成為優秀的球員、教練甚或裁判。單以國家男子排球隊為例,入選的隊員中,有一半是台山籍的。鐵一般的事實,無負周恩來總理那「全國排球半台山」的讚譽。
民眾對它的熱愛,發自內心,單看有一半以上人口都會打排球,就足以證明排球在台山的流行度和被接受度有多廣泛。這愛好是不少台山華僑的情意結,即使人不在家鄉,仍會驅使他們在身處之地組織排球活動或比賽,排球隨着台山僑胞移居而被帶到海外,對它那份早已扎根於心的熱情熱愛,卻不受地域所限,成為凝聚各人的媒介。那是一種既獨特又實在的台山排球文化精神,更是一種僑鄉文化,難怪台山排球在二零零九年入選「江門巿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台山九人排球在今年也入選「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堅實基礎 孕育國家精英
目前,排球在台山已不再局限為純粹的體育項目,而是一項專業的競技。
充足的場地、完備的設施,是紮實的基礎;大量的人才、致力的推動,組成良好的配套。
擁有以上有利的條件,發展成為國家級的排球訓練基地,為國家培育更多出色的排球精英,是台山人的集體願望。
陳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