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下戲曲情意 尋找藝術桃源—專訪毛俊輝  ●郭豪昌

分享

編按:「毛Sir積極從事研究戲曲創作,嘗試探索傳統粵劇與現代劇場糅合的可行性。透過重塑劇本故事、探索演繹方法、分析人物個性、構思舞台設計等不同層面,開拓新的觀賞角度。」本刊特邀資深劇評人郭豪昌專訪戲劇大師毛俊輝,漫談香港和大灣區粵劇的傳承與革新,見解極具啟發性與參考意義。

主編:潘耀明 

執行編輯:張志豪


二○二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午於港島,我有幸得到《明報月刊.明月灣區》的邀請,就香港和大灣區粵劇的發展,訪問毛俊輝先生(毛Sir)。

在訪談中,除了見證毛Sir豐盛的戲劇人生,也好奇他心中另一片的藝術桃花源——中國戲曲。毛Sir出生於上海,兒時於當地長大。上海是戲曲薈萃之地,戲曲文化發展蓬勃,滬劇、京劇、崑曲、越劇、淮劇等都有專業劇院劇團,不少地方劇團(包括廣東粵劇)也經常到此登台獻藝。他自幼常常跟隨父母,接觸到不同地方戲種特色,從小已汲取累積戲曲藝術的養份與興趣。毛Sir還透露他曾學過八年的梅派唱腔,席間隨口哼了數句,從他的笑容,展現他對中國戲曲結下深深的情意!

縱橫劇壇半個世紀,毛Sir對藝術工作樂此不疲,演、編、導,戲劇藝術成就斐然。然而,戲曲藝術仍一直植根於他的心底,幾十年來對粵劇的興趣沒有絲毫減退。正是年輕時京劇對他的薰染,啟發他戲劇及戲曲創作的動力。近十年間,他不遺餘力,身體力行,開展不同層面的粵劇發展工作。

結下戲曲情意 尋找藝術桃源—專訪毛俊輝  ●郭豪昌
毛俊輝(左二)嘗試突破經典折子戲的固有程式,加入新設計,開拓獨特視角,讓粵劇煥發新時代的藝術魅力。

全方位發展工作 燃亮戲曲生命力

毛Sir一直用心計劃培育粵劇人才,於二○一四至二○一六年,他在香港演藝學院出任戲曲學院創院院長,為本地開創首個戲曲藝術學士學位課程,讓學員得到全面專業的粵劇訓練,包括語文、戲曲音樂、表演理論、舞台製作等培訓,建立粵劇專業水平及學藝的系統性,應付未來投身粵劇行業的挑戰,對本地粵劇藝術承傳及發展,都帶來莫大貢獻。

與此同時,毛Sir亦積極從事研究戲曲創作,利用過往豐富的中西舞台實踐經驗,以及數十年對戲曲的認識,嘗試探索傳統粵劇與現代劇場糅合的可行性。透過重塑劇本故事、探索演繹方法、分析人物個性、構思舞台設計等不同層面,開拓新的觀賞角度,為傳統粵劇譜出新一頁。他希望透過新的作品,吸引更多不同層面的觀眾,接觸及認識粵劇藝術特色;更期盼將粵劇藝術,重新添上時代精神,接觸到當下的聯繫,能夠延續戲曲本有的生命力。

早於十多年前,毛Sir已啟動戲曲創作。在二○一○年,曾為香港藝術節編導粵劇與現代音樂劇場《情話紫釵》;同年,亦被邀請為北京國家京劇院執導新編京劇《慈禧與德齡》——《曙色紫禁城》;至二○一一年,為中國戲曲節改編及執導粵劇《李後主》;二○一八年,更為香港藝術節製作大型粵劇《百花亭贈劍》,作品獲得各界一致好評,更打破香港藝術節四十七年歷史,首次獲批下一年度重演。作品其後更應邀於深圳、上海、廣州等地作巡迴演出,迴響熱烈。

這一系列創新作品的誕生與成功,展現毛Sir對本地粵劇發展工作的熱情。上年度,他更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信任及大力支持,邀請合作展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毛俊輝劇藝研創計劃」,開拓對粵劇的深度研究及創作,為「培育粵劇人才」、「開拓戲曲創作」、「擴闊粵劇觀眾層」三大層面推動發展,為「粵劇舞台藝術」與「觀眾」築起一道重要橋樑。

探索粵劇藝術路向 必先研究傳統價值

近月,毛Sir再次獲本年香港藝術節邀請,創作《毛俊輝.粵劇情》。他將三齣經典粵劇折子戲,進行改編重塑,透過身段展現、重新演繹、突破程式、探索人物、舞台設計等層面,將三齣傳統折子戲,開拓新的獨特視角,讓傳統粵劇煥發新時代的藝術魅力,拉近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

毛Sir言:「粵劇要得到發展,我們必須要認真去研究。當年薛覺先、白駒榮、馬師曾,為何要促進粵劇改革?他們作出很多貢獻,這和當時的時代發展有着密切的影響……藝術發展,我們要看得宏觀一點,前人留下的經典粵劇作品,不能將它的價值變成museum pieces,永遠只放在museum是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反之推遲了它可發展的進步……」「現存傳統的粵劇題材,有很多內容可能已與時代脫節。當然要為粵劇開拓新方向,意思並不是全盤丟棄傳統,而是要花更多時間去研究傳統遺下來的價值是什麼?珍貴在哪?然後再在此基礎上,尋找新的出路及方向,思考時代意義,發揮價值。反之,丟棄傳統,只求創新,很危險。比如一味兒大玩科技舞台元素,但這發揮到傳統價值嗎?」毛Sir語重心長,道出「研究傳統」對粵劇發展的重要性。

毛俊輝編導粵劇情 展現敬業樂業精神

《毛俊輝.粵劇情》正好完全體現他的理念。是次的創作,他嘗試突破三齣經典折子戲的固有演繹程式,加入新的設計及心思。第一齣為改編自《蝴蝶杯》的《藏舟一夜》,《蝴蝶杯》乃前輩羅品超先生的經典戲碼。是次演繹由毛Sir與洪海、曉瑜,一同構思如何設計身段,按着不同情節,利用整個舞台空間展現出粵劇唱做念打各方面的特色,以生旦做手、台步、翻身、行舟虛擬動作、唱段等說故事,武中有文,文中有武。並運用舞台燈光及演區,串合故事時空,貫穿完整內容,配以簡約流水動畫螢幕,營造簡潔的場景,畫面清新,突出戲曲之典雅 。

而改編自《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密誓背後》,講述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一段愛情故事,藍本較着重愛情刻劃。而是次特別加編曲白,剖析兩人內心在政治上的謀劃,突出愛情與政治的兩難矛盾,情愛的收放,內心的角力,展現更真實的人性。

而改編自《蝶影紅梨記》的《我的窺醉》富有時代感,以一個鍾情中國文學的現代女子,穿越時空,回到古代,以謝素秋身份窺探趙汝州,利用現代少女的角度,重新思考趙汝州的形象。今昔男女情愛場面的穿越,拉近了文學人物、舞台形象與當代生活情景的關係,讓戲曲文本、舞台藝術、時代生活觸覺得到連繫。「傳統寶貴的東西,在不同時代需要新的方式呈現。我們也要照顧一些新的觀眾,考慮他們的節奏和時代觀感,全都不同!特別是當代的年輕人,要考慮如何運用說故事的手法,《我的窺醉》運用現代女生的角度構思,就是希望刺激年輕人對戲曲人物的認識思考,不感脫節。只有在傳統與創新找到適當定位與平衡,傳統觀眾和新觀眾都會接受!

戲曲藝術發展工作,實是困難重重。資本、時間、編導、時代文化、潮流衝擊、行政策劃、觀眾需求……面對一連串的問題,全不簡單!毛Sir在戲曲發展工作創造成功的先河,除了是過去累積的專業舞台經驗,深信背後更重要的,是他對藝術具備一份敬業樂業的精神!

(本文圖片由毛俊輝提供。郭豪昌為資深粵劇劇評人,現職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助理校長。)

結下戲曲情意 尋找藝術桃源—專訪毛俊輝  ●郭豪昌
改編自《蝴蝶杯》的《藏舟一夜》展現出粵劇唱做念打各方面的特色,武中有文,文中有武。
結下戲曲情意 尋找藝術桃源—專訪毛俊輝  ●郭豪昌
改編自《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密誓背後》,由衛駿輝與林芯菱主演。透過重塑作品,突出愛情與政治的兩難矛盾。
結下戲曲情意 尋找藝術桃源—專訪毛俊輝  ●郭豪昌
改編自《蝶影紅梨記》的《我的窺醉》,由王志良與林穎施主演。以現代女子,穿越時空,回到古代,以謝素秋身份窺探趙汝州,重新思考趙汝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