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搣時」創作心法——專訪游欣妮●李浩榮

分享

編按:游欣妮的短篇小說集《看見看不見》榮獲「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少年文學組雙年獎,本版特此訪問她,請她分享創作和閱讀的心得。《看見看不見》收錄十七篇短篇小說,題材多樣,有成長故事、愛情困惑、家庭煩惱,寫人生看見或看不見的悲哭歡笑。游欣妮還是中學圖書館主任,專訪裏,她會分享推廣閱讀的妙法。

李浩榮(以下簡稱「李」):請問有哪些青少年文學作家和短篇小說作家是您欣賞的呢?

●游欣妮(以下簡稱「游」):很多作家我都喜歡,但我甚少集中閱讀某一位作家,哪怕我推薦書籍給學生,也多推薦文學選集,如《中學生文學精讀》系列、《中學生好享讀》系列。這些選集多附有賞析評論,很適合作為入門之用。關於青少年文學,我較多推薦學生讀麥樹堅的散文,特別是他寫少年時代,跟同伴去後山玩耍的文章,並常推介《目白》一書,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我自己並沒有定位為「青少年文學」作家,而筆下較多以青少年故事作題材,那主要是因為教學的緣故,學生帶給我許多創作的靈感。猶記教學之初,我跟學生說,創作緣於生活。但是,學生卻反映,自己沒有什麼生活經驗值得書寫。他們更渴望知道別人的故事、成人的看法,但哪怕是他們的父母家人,其實他們也不是太清楚。我深以為然,覺得寫短篇小說、寫不同人的故事,可以讓青少年讀後了解到不同的生命經歷。而且,成人的問題不時由孩子去承受,所以孩子多點了解他人的生命經歷也是好的。為什麼會開始寫短篇小說呢?因為有報紙邀請我寫專欄,起初是請我寫散文,後來改版了,對方要求我改寫小說。除了大學讀創作課時曾寫過三篇小說外,我幾乎沒有寫小說的經驗,本想推卻,但妹妹勸勉我嘗試,說如果寫得不好,對方自會停止我的欄目,用不着擔心寫不好,就這樣開始了寫短篇小說。

「搣時」創作心法——專訪游欣妮●李浩榮
游欣妮認為提升寫作能力,離不開多讀多寫。每天讀幾頁書、動筆寫下生活人事能培養讀寫習慣。(李浩榮提供)

李:與您過去的「搣時」系列作品不同,《看見看不見》充滿了委屈、無奈和失落,為什麼會改變創作基調呢?

●游:誰不想永遠快樂?但人生總得要面對傷痛,與其逃避,或假裝沒有發生過,倒不如讓自己擁有面對挑戰的能力。也不一定要強迫自己快速復原,但我們可以掌控復原的節奏。其實後來我寫《角落裏的她》,內容比《看見看不見》更形悲慘。因為有一段時間住院,觀察了很多醫院裏的人和事,所以耳聞目染到不少慘事。《角落裏的她》結集成書時,我審閱稿件,覺得當中有些故事實在過於悲慘了,不忍回望,便抽起來,另以幾篇較為積極樂觀的故事去取代。在逆境中,我期盼大家找到希望,找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所以寫下了這些故事。

李:這些小說往往在一片迷茫、哀傷之中結束,沒有提供什麼「正面」而又明確的解決方法。這種收結是不是有意為之的呢?

●游:算是有意如此吧。教應試寫作,難免聽過要引導同學以光明、正面來收結文章;然而,現實的人生又是否真是這樣呢?有時,學生找師長傾訴煩惱,師長會勸導他們,這事情沒什麼大不了,要他們正面一點去想事情。學生卻會覺得師長根本不了解他,沒有認真體會他們的難處。無疑,不少事情並非思想正面便可以解決的。其實,迷茫是一種現實狀態,需要時間慢慢去舒緩。若然強迫青年人快速消滅煩惱,那未免過於殘忍了。

李:您讀過什麼悲慘題材的作品,很能打動您的呢?

●游:韓國小說家孔枝泳寫的《熔爐》,反思人性極為深刻。《熔爐》寫一間聾啞學校的性侵事件,受害者申訴無門,揭發事件者反被人指責搞破壞。透過這本小說,還讓我們反思當地政府部門架床疊屋、不同機構或工作崗位的人卸責的問題,看得人咬牙切齒。另一部韓國小說《八二年生的金智英》,也是我會推薦給學生的。我會叫學生讀當中的一節〈最難忘的兒時記憶〉,寫小時候吃奶粉的故事,奶奶只讓男孫吃,女孫想吃反被奶奶狠狠拍打背部致嗆到,反映重男輕女的問題。學生讀到這一段,頗有共鳴,因為每個年代的孩子總認為大人是偏心的,而自己就是被忽略的那一個。

李:有兩篇小說都涉及「形象問題」,〈濃煙〉寫中學老師被學生誤會吸煙,健康形象受損,〈沖走了自己〉裏的太太擔心去街市會碰見下屬,破壞其女強人形象。這兩重身份您皆具備,在現實生活裏,您會不會也時常擔心「形象問題」呢?

●游:有些朋友問我,怕不怕被學生看見上街市買菜。我說怕什麼呢,學生都知道我就是一名師奶。這類問題,令我反思大眾對某些身份、職業原來是充滿期望的。然而,我沒有想到,作為教師,原來有人會覺得買菜也是不恰當的。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焦慮,反而不時聽到同行有這些抱怨。我住處跟學校相鄰,所以不時會遇到學生和家長。較為尷尬的一次,是我去剪頭髮,洗完頭以後,等待剪髮之際,忽然有人跟我打招呼,「游老師,你也來這間理髮店呀?」因為我除下了眼鏡,散光頗深,看不清對方,隱約猜測是某家長,那只好全程陪着客套一番。〈濃煙〉的主角是中學老師,被學生誤會吸煙,那是較為委屈的,有理說不清。

李:《看見看不見》多篇小說皆以女性為主角,看見她們無論處於人生哪一個階段,皆充滿着挑戰。如讀書時期,既要擔心沒有朋友,又要比拼成績;結婚後,一方面要處理家務照顧子女,忍受奶奶丈夫的閒氣,另一方面又要兼顧工作。生活、工作、興趣,您又是如何平衡與取捨的呢?

●游:初寫《看見看不見》那系列小說時,開首發表的幾篇多以男性為主角。學生讀後,問我能否多寫些女性,那我又順應他們去多寫女性。我在自己家裏,是女兒,是我妹妹的姐姐;結婚後,是妻子,是男家的媳婦;生子後,又成了媽媽。這些角色之間,存在着許多的拉扯。例如我是老師,如果只顧處理教務,那便會對不起我的家庭,所以如何兼顧另一個身份,如何分配時間,往往教我煞費思量。無論男女,我相信皆要面對角色方面的問題,不過我碰巧是女性罷了。

「搣時」創作心法——專訪游欣妮●李浩榮
游欣妮著《看見看不見——游欣妮短篇小說集》榮獲「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少年文學組雙年獎。(資料圖片)

李:承上題,關於女性的文學,有哪些是您喜歡的作家和作品?

●游:我欣賞的女性作家有西西、張婉雯、陳慧等。西西的《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縫熊志》、《猿猴志》我都愛讀,因為我喜歡做手工藝,所以我推廣閱讀時,甚至會把活動與手工藝結合起來。陳慧的《拾香紀》我讀過五遍,非常喜歡。《拾香紀》寫家族歷史,又能聯繫上香港社會的發展史,我極佩服。初讀《拾香紀》,是中學時的事,以前我從沒想過個人敍事,竟然能結合歷史來去寫。我自己沒有這樣的功力,只關注小人物小事情,處理不了宏大的敍事,所以一直不敢寫長篇小說。張婉雯的《那些貓們》我也很喜歡。動物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讓我跟學生找到共通的話題。

李:最後想請教您,若青少年想提升寫作能力,您有什麼建議呢?對於中學老師推廣閱讀,您又有什麼好的法子呢?

●游:提升寫作能力,離不開多讀多寫。但是,除非是閱讀工具書,如依照食譜煮菜,否則閱讀很難收到立竿見影之效。閱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有一天你下筆時,那些讀過的書湧現腦海,而你已無需記起來自哪一部書了。不一定要每天皆動筆,但不妨每晚都想想,今日有沒有遇到一些值得書寫的人事呢,想到了便記錄下來。培養習慣很重要,每日閱讀三頁書,或抽出五分鐘,做一些跟閱讀、寫作相關的事情,以訓練語感,刺激意念。當你想到一些創作的素材,便再想想自己有沒有寫過呢,要怎樣處理才能提升一個層次呢。若然平日缺乏相關的累積,到了臨紙作文時才構思題材,那是非常困難的。在沒有老師的指令下,你仍然會動起筆來,寫下自己的感受,那才是真正熱愛寫作。

推廣閱讀,真的要投其所好。有一陣子,我任教的學校舉辦密室逃脫遊戲,頗受學生歡迎,我便順應潮流,立即推介東野圭吾、松本清張等推理小說大師給他們。我甚至會在圖書館跟學生一起煮食,以介紹飲食方面的著作。因為我與學生之間有年齡差距,我構思的活動他們未必會感興趣,所以有時我乾脆由學生提議閱讀活動,由我去執行。例如,最近Mirror當紅,我們便舉辦了以Mirror為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包括閱讀視像早會、在圖書館唱卡拉OK、派發Mirror應援貼紙等,結果有超過二百五十位學生來參加。Mirror不少歌曲的歌名均出自名著,如《狂人日記》、《砂之器》、《人類群星閃耀時》等,我便告訴學生,追星之餘,也應了解背後的文化意義。活動過後,《人類群星閃耀時》成了最受歡迎的書籍,有十多位學生預約借閱。推廣《砂之器》,我們不但會介紹松本清張,更會推介相關的推理小說,消閒的如赤川次郎,深沉的如東野圭吾,《狂人日記》也可連繫至魯迅其他著作、《鯨落》連結氣候環境問題等。

(訪問及整理者為本版特約記者、香港作家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