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灣區啟航——金融才俊計劃」 助拓機遇

分享

【明報專訊】「灣區啟航——金融才俊計劃」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與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聯合主辦,去年11月推出,目的是建立一個多元化平台,讓企業領袖可直接與香港青年交流,分享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城市的個人發展經驗及正向思維,幫助青年裝備自己,為日後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把握灣區機遇。

大灣區GBA專題:「灣區啟航——金融才俊計劃」 助拓機遇

 財政司長陳茂波(前排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前排右二)去年出席「灣區啟航-金融才俊計劃」啟動儀式。(資料圖片)


建立正向思維 助青年裝備自己

財政司長陳茂波出席啟動儀式時介紹,計劃為120名香港大學生提供為期5個月的全面培訓,讓學生更加了解大灣區的機遇,以及親身體驗在灣區的生活。他續稱,計劃包括企業領袖分享會、參觀金融機構、技能提升工作坊等。約40名大灣區內政商界金融領袖應邀作為嘉賓,學生可以透過他們了解事業發展的成功之道,更有機會成為他們的「影子」,觀察他們的日常工作。

陳茂波:去內地要廣交朋友

在金融業方面,陳茂波說,透過粵港澳合作,香港可以貢獻更大的市場潛力及能力,推動更多金融創新,讓金融資源能夠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提升生產要素,特別是人才可以去三地自由流動。

陳茂波認為,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是香港的責任,在過程中學生也可以令自己的事業得到發展。去內地的時候多觀察多學習,廣交朋友,溝通交流,為自己未來有更加廣闊的事業舞台做好準備。

綜合多名「前輩」意見,年輕人無論打算在大灣區哪個城市工作,同樣需要一些「基本功」協助盡快融入工作環境:

第一招:溝通

提起溝通,許多人會即時聯想到說話技巧,懂得說話固然重要,卻也不能忽視聆聽。在職場中,優秀的溝通高手都懂得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感受。另外,在不少內地人的印象中,港人的普通話水平一般。如果香港年輕人想到內地職場發展,可以多加練習。若操得一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話,定能令同事刮目相看,增加親切感。

前輩提醒,職銜就如同別人的身分代表,若叫錯職銜可能會令人感覺不受尊重。在內地職場當中,一些職銜與香港可能會有差別,如他們習慣用以「領導」稱呼上司,或以「主任」稱呼一部門之首等,年輕人務必要留意。

第二招:合作

工作中,有不少任務都需要與同事合作,這時就需要發揮團隊精神,而不是做個「獨行俠」。作為職場新人,如在內地工作,模式和習慣上可能會跟香港稍有差別,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向同事虛心學習,自然更容易融入當地文化。

第三招:主動

心理學家研究指有兩個原因導致不主動交往:

(1) 怕自己的主動,不能引起別人的積極回應。

(2) 對主動交往有誤解,如以為請求別人幫助,會讓人覺得麻煩。

然而,顧慮太多反而會錯失不少機會。尤其在內地工作,接觸最多的就是同事,所謂「出外靠朋友」,主動結識朋友能有助年輕人適應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