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架橋搭路 協力港人尋商機 共同走向國際

分享

全面通關後,粵港澳大灣區極為熱鬧,不足兩個月內,從香港出發的大灣區考察團陸續成行;南沙作為重要合作平台,自是熱門考察之地。

本版「走進南沙」系列自首期以來,相信細心的讀者當會發現,在介紹南沙的規劃、教育、醫療、養老、就業及創業等資訊時,不時都有「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下稱諮委會)」的出現,更扮演着架橋搭路的角色。

這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組織?

諮委會副秘書長鄭慧榮和廖靄儀不約而同地指:「它就是一個超級大腦!」

採訪:駱丹

編輯:鄭會強

製作:WAW Creation


深度合作的創新機制和平台

萬事萬物,規劃先行。南沙與香港的全面合作需要一個「思想庫」和「參謀部」,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倡議下,於2021年4月14日成立的諮委會既為一個G2B平台,亦是一個民間組織與南沙區政府深度合作的創新機制和平台。

據鄭慧榮介紹,諮委會委員由23位香港和13位內地的政商學界精英、行業翹楚擔任。下設商貿、科技、金融等 14 個專項工作組,以各自領域豐富的專業知識、經驗及網絡資源,聯同南沙區的牽頭部委,無償就不同的專項工作提出可落地執行的建議。諮委會內設秘書處和香港工作站以負責日常工作。

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架橋搭路 協力港人尋商機 共同走向國際
大灣區香港中心是諮委會服務中心的創始會員機, 既負責協助服務中心的運營,也負責諮委會香港工作站工作。

諮委會成立半年後,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服務中心在南沙創享灣正式啟用,定位為內地首個實體化運作、香港工商專業協會集聚平台。廖靄儀介紹說,服務中心原本是用作諮委會委員的工作地點。但梁振英發現,不少香港商協會在內地或者大灣區未設有分支,即使已設有分支,也分散在不同地方,故希望利用服務中心作為這些商協會走進南沙、面向大灣區的一個據點,打造成為港商協會的集聚平台,一起抱團出發。

助會員機構掌握政策和營商環境

現在走進佔地面積約一萬平方呎的服務中心,就會看到一整面牆掛滿了商協會機構的牌匾。事實上,為迎合服務需要,服務中心的設計曾經歷多番討論,最終敲定各個區域的功能,按照港式辦公室風格設計裝修,設有辦公區、會議區及多功能活動區等,為會員機構提供便利。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會員機構已由起初的16家商協會擴展到今日的30家,規模日漸壯大。

服務中心會為每個會員機構配上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專隊,提供最新的南沙政策資訊,應對會員機構的需求並提供即時協助。在疫情期間,以 Zoom 形式舉辦了多次大型的南沙推介活動,亦為個別的會員機構組織了政策解說會,讓他們更掌握南沙的營商環境和情況。

秘書處為諮委會日常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承辦諮委會各項日常工作。香港工作站則為諮委會設於香港的秘書處,協調港方的會務和港方委員事宜,例如安排會議、舉辦活動、宣傳推廣、南沙部門的查詢等;也會為南沙秘書處提供港方的建議,分享工作經驗和交流心得。廖靄儀為香港工作站主任,她說:「我們現時會為委員提供每周新聞匯總、每月工作簡報、定期舉辦會議、專題會議等,讓我們的委員 keep informed。」

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架橋搭路 協力港人尋商機 共同走向國際
港方委員和內地委員開會討論粵港澳深度合作元規劃深化及制度創新細節

解決「不知道」

鄭慧榮和廖靄儀不約而同地感慨道,「不知道」真的無處不在。無論是諮委會內部的協作交流,抑或是南沙與香港之間的溝通合作,都需要磨合。但她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目標一致。」

廖靄儀又指,香港跟內地的工作習慣和機制不一樣,例如開會的時候部門都習慣說得比較籠統,是所謂的「虛」,但香港講求「快狠準」。後來經梁振英提醒後,現在南沙部門遇上需要港方協助的議題,都會羅列出具體請求。

她說,文件上的用語也是一個考驗。內地的用語跟港式的很不一樣,雖然都是中文字,但含意有所差異,所以往往需要多解讀多解說。

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架橋搭路 協力港人尋商機 共同走向國際
諮委會2021年年會,廣邀在南沙的香港及本地 商協會及企業參加。

「進對門、找對人」

自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以來,會員機構到大灣區考察調研、了解惠港政策、尋求合作機會的需求井噴式增長。全面通關第一天,即今年2月6日,梁振英就帶領會員機構負責人代表團到南沙深度調研,並且到諮委會服務中心走走看看。鄭慧榮指,自那時起便掀起了香港各界到南沙調研的熱潮,如今平均每周有兩三個香港代表團訪問南沙。

面對三年疫情帶來的影響,粵港兩地的工、商及社會各界都想「追落後」,工作量倍增。鄭慧榮坦言已經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南沙港澳辦成立的法定機構——廣州南沙港澳合作促進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協助香港代表團與南沙區職能部門對接,幫他們「進對門、找對人」,就各類香港機構和企業到南沙開展業務進行政策解答和意向接洽,尋求合作突破口,全鏈條銜接跟進會員機構與南沙合作項目,推動粵港合作成果落地落實。


求同存異 無礙人心融合

作為大灣區香港中心及香港工作站的代表,廖靄儀分享自己在南沙駐留的工作體驗時指:「兩個多月間,跟南沙的團隊有面對面的互動機會,一齊飲飲食食,一齊開OT,一齊呻,一齊笑,平實的生活不過如此,但就成為很好的合作基礎。加上有語言的方便,普通話多爛都可以有廣東話補救。」

她坦言,南沙的團隊也比大家所想像中open,樂於接受新意見,以土地規劃發展小組為例,很樂意吸納香港的長處,從他們原有的方案中調整出一個更好的版本。

坊間經常提出「人心」是粵港融合的關鍵之一。在廖靄儀看來,每個人在不同地域成長,都會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不同習慣、制度和標準建構了不同的價值觀。香港、內地和國外也都不一樣,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也很重要。

鄭慧榮亦都形容,秘書處和香港工作站是很親密的同事、朋友和好搭檔。她透露,在全面通關前已增聘人手,現時南沙的團隊已有十幾位同事,其中更有4位來自港澳,更加了解港澳人士的需求,以期為港澳企業和機構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架橋搭路 協力港人尋商機 共同走向國際
南沙秘書處、香港工作站及促進中心配合無間,齊心協作。

南沙速度 成果豐碩

諮委會在疫情期間,要推進項目實屬不易,但在「南沙速度」下依然可見重大項目落地,多個重點合作專業有階段性進展。鄭慧榮表示,一方面是14個專項工作組高效運作;另一方面,南沙政府在疫前也啟動了不少工作,雙方交往頻繁,為日後的推進奠下良好基礎。

8個月建設「民心」校園

教育方面,2022年9月民心港人子弟學校順利開學。從學校的第一支樁到校園設施的全面交付,只用了8個月時間。數據聯通方面,試點開展跨境專線技術服務,目前已在港科大(廣州)、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校園範圍內實現數據跨境流動。科技方面,與港科大(廣州)簽署《協同創新全面合作戰略協議》,從共建重大科創平台、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創建青創平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等六個方面進行合作。

金融方面,推進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籌備工作,並與香港財經事務與庫務局就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公認、綠色金融主題培訓等8個方面達成年度合作。同時,正積極爭取大灣區飛機租賃免徵預提所得稅改革試點。依託諮委會委員力量,推動港澳金融合作有序開展。媒體方面,同港方委員共同謀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積極配合主流媒體拍攝多部南沙特輯節目,立體化展示南沙及大灣區發展狀況,推進國際化人才互聯互通,積蓄灣區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港式國際社區規劃落地

南沙,肩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重要使命,說到成果,又怎少得「港式國際社區」規劃的落地!

未來這個社區,將會有不少港人習以為常的規劃設計,例如有蓋行人通道、綜合大樓、設施多元化的商場、便利的診所等,將在南沙「重現」。與此同時,醫療方面,亦就《南沙方案》中醫療機構「白名單」、香港「長者醫療券」擴大適用等相關工作與港方保持對接,引進港澳醫療服務提供者到南沙辦醫、推動粵港醫療協作意向項目落地。其中,南沙首家港方獨資的「金牌全科門診部」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亦先後啟用。

部分粵港合作成果落地

廖靄儀補充道,諮委會服務中心成立以來,也積極推動一批粵港合作成果落地。例如,共享基金會、青識教育中心、大灣區香港中心、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在南沙開設廣州代表處;協助香港生物科技協會的生物雷達項目落地南沙;協助香港專業管理協會註冊分公司;協助「大豆回家」項目在南沙落戶;以及協助香港物流商會推進在南沙保稅倉的項目等。


如何成為「諮委會」服務中心會員機構

據悉,通關後依然有不少商協會機構有意成為服務中心會員機構,但廖靄儀透露目前已截龍,想加入的商協會機構都排在候選名單中。另一方面,為豐富會員機構涵蓋的行業領域,諮委會顧問梁振英亦會主動物色及邀請個別機構加入。她續指,通關之後,中心會先讓已有卡座的商協會做好入駐工作,如暫無意入駐,則需要將卡座轉給其他有意派員入駐的會員機構使用。

諮委會服務中心

地址﹕廣州市南沙區蕉門河創享灣4號樓6樓全層

電話﹕(86)20 3991 0737

電郵﹕info@ccghk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