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歲末抒懷

分享

時間的初衷

●香港中文大學 仁 仔

虎年歲末抒懷

看過海港兩傍的璀璨、聽過縈繞不絕的佳音、借過絲絲暖意,我從一片祥和的蒼翠之間走出。城市的光環早已掉色,漸漸復歸平靜。然而,就如喧囂一般,這平靜也待不了多久;小徑、排檔與長街便悄然染了紅。送舊迎新以後,還是送舊迎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肖以十二年為「一圈」;歸家的路不知走過幾回,但這趟人生,倒是已轉了兩圈有多了。

年近歲晚,總是使人想起時間。一年伊始,我們總是習慣定下許多目標,期望這一年有所成長、增加閱歷,以致不枉此行。到了歲末,回看這年的目標,我們好好反思、感恩、展望,妥當地把年月收納並匍匐前行。我們以目標為標距柱,本質而言卻永遠活在過程中。若然我們終歸於虛無,要說「目標」似乎有點虛妄;偏偏年復一年的生活,我們往往定下目標,讓自己忙於追逐。我們如何覺知時間的流動?除了時、分、秒,大抵就是從一個目標走向另一個目標的過程,以及節日與四時的更替中真切地察覺到。時間不由人,偏偏時間的刻度,很多時是由人界定的。這是為了讓我們在時間長河中能標記到自己的存在,不至迷失嗎?我們抹去這些刻度,能活得更自在嗎?

虛空的問題大概要用上一生來探索。回到人世,如果沒有這些刻度、所謂的「羈絆」,可能我們無處容身。我們尋找不同的客體,或遠至方圓之外,或近在咫尺之內,害怕沒有歸屬,背後企望的可能是一種紮根的渴望;雖蔓延各處,卻不離其宗。現在的生活富足了、似乎自由了,燈紅酒綠卻難掩空洞;我們的成長,也一直在教我們如何自由飛翔。年夜飯的香氣、略顯尷尬的寒暄、有點落俗但晝夜鮮明的紅,似是每年一度、提醒我們找個地方落腳的信號。

人大了,更怕迷失,更易迷失。曾經,我們都是未來的主人翁;現在「已來」,「喂,天才,為何我們卻是無後半?」難道就如美人名將一般,不許人間見白頭?或者我們從來都是時光機的碎片,但仍閃爍着靈光,只是在尋覓一個所屬的地方。藉節日之名,尋一個家——恆常的、無常的家;新知、舊雨、素昧平生的,但願我們都在送舊與迎新的循環裏,繼續擁抱這一點的感傷、這一點的盼待。


生 命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博士研究生) 胡曉霞

虎年歲末抒懷

這是歲末最平常的一天,人們匆匆忙忙地走在街上,壓抑、麻木、疲憊盛滿了臉龐,只有三角梅還在枝頭肆無忌憚地盛放。

事實上,這一年回頭看起來,也和過去的那些年沒什麼兩樣吧?只不過,我們逐漸在摸爬滾打中褪去了青澀的外殼,眼角眉梢攀爬出成熟的痕跡,鬢角也染上了無奈的歎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甚至還會開始懷疑,懷疑自己空有鯤鵬之志卻一事無成,懷疑自己心比天高卻逐漸庸俗不已,進而質疑存在的意義,動搖努力的意義。

但我時常會想起那些逝去的老師和同學,在草木凜冽的氣息裏,在塵埃飛舞的陽光中,在星辰閃爍的午夜時,在陰雲密布的天空下……他們在不斷地提醒我關於生命的沉重,生命的價值,以及應該持有的敬畏生命的態度。他們在耳畔對我呢喃,只要生命綿延,就會有從頭開始、另起爐灶的機會,就看你有沒有巨大的勇氣以及能否堅持下去的毅力。而每一段奮鬥歷程都不會因為結果的好壞而失去自身的意義,它需要機遇、需要忍耐、需要持續不斷的打磨,甚至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所以,在無法看到最終結果的時候,就繼續埋頭苦幹吧,每天都成為更好一點的自己,更好的明天也許就能從新的明天開始算起。

虎年終將過去,就祝你新年快樂,萬事順意。


紅玉米的氣息

●暨南大學中文系 馬 欣

虎年歲末抒懷

近日讀瘂弦先生的詩作〈紅玉米〉,不由地憶起家鄉苞穀豐收的場景。立秋時節的清晨,天還濛濛亮,村莊裏卻已燈火通明。一大早兒便可以瞧見母親在廚房裏忙碌的背影,父親則穿著微微泛黃的白色背心穿梭於堂屋與庭院之間,將秋收要用的器具整理妥當。從幼時記事起,年年如此,即使數年後機械化農業時代來臨,我們家依舊遵循着人工收苞穀的傳統。

田地裏,大人們熟練地將苞穀與枯硬的苞穀杆分離,用力一拋,「砰」的一聲,便精準落在苞穀堆積的地方。苞穀越積越多,父親的白色背心也漸漸被汗水浸濕,氤氳的熱氣正一股一股從他的體內湧出。這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勞作的真實畫面,伴隨着勞作的疲累與豐收的幸福。隔天,地裏收穫的苞穀會傾倒在庭院裏,祖母和母親坐在小馬紮上將苞穀葉編成粗粗一條,被串起的苞穀掛在老屋的屋簷下晾曬,慢慢變得乾癟硬實,散發出糧食獨有的特殊氣味。

「你們永不懂得/那樣的紅玉米/它掛在那兒的姿態/和它的顏色/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凡爾哈倫也不懂得。」我想我是懂得的,那紅玉米在晚霞映照下的顏色與姿態。因為我曾癡癡地望着它,看它在風中搖曳,彷彿我的心也跟着它擺動的頻率跳動着。那樣的一串紅玉米,帶着故鄉的氣息,久久地,久久地停在離鄉者記憶的深處。


澳門文學館九月揭幕 葡式建築內的文學傳承  ●香港 文浩

虎年歲末抒懷
澳門文學館由七座連排典型葡國別墅式住宅構成,風格協調連貫。(澳門文學館網頁)

位於荷蘭園大馬路九十五號A—B座的澳門文學館於二○二二年九月開幕。澳門文學館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原為公務員住宅,由七座連排典型葡國別墅式住宅構成,風格協調連貫。文學館樓高兩層,館內設有多個展廳,其中常設展廳展示澳門文學發展的脈絡,重點介紹不同時期具代表性的中葡詩人、澳門作家、文學社團及文學刊物等,並展出多位著名文學家的手稿真跡,如作家胡曉風手稿、華鈴致冰心函,更有澳門罕有油印文藝雜誌《紅豆》、《澳門寫作學刊》創刊號等。另有專題展廳、閱覽室和多功能室。閱覽室提供不同種類的文學著作、精選刊物及兒童讀物予公眾閱讀,同時設有多媒體遊戲裝置及互動詩籤櫃;位於二樓的兩個多功能室,會開放予有興趣人士及文化社團借用,可用作舉辦小型展覽、講座、電影放映等活動。

澳門文學館距離其他文藝遊點,如盧廉若公園、澳門茶文化館、塔石藝文館都只是五分鐘路程,要規劃一趟澳門文學之旅十分容易!


主編:潘耀明

執行編輯:張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