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绿荫

分享

主编:潘耀明

执行编辑:张志豪


文化澳门

吴志良

很多人说起港澳,通常把两地看作一个无差别的整体或两个相连的个体。事实上,在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中,香港和澳门虽然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异。

的确,无论从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还是两地的金融、航运、教育、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当今两个城市无法相比。而澳门作为一个微型城市,很多方面也无法进入世界排名。但是,相对而言,澳门开埠的历史比香港要早,文化积淀也比香港深厚,所以我非常赞成有些学者所言,香港是经济城市,澳门是文化城市。经济的香港和文化的澳门,应该就是这两个城市在大中华地区的最大特色,同样可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担当积极的角色。

当然,如果两个城市能够进一步联手,将各自的优势并合,可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中一个重要缘由。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为港澳两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和空间,为两个特别行政区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建了便利的平台,另一方面,为港澳两地提供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大显身手的舞台。

港澳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将这些优势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彰显价值、作出贡献?特别是对规模细小的澳门来说,如何实现「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良好愿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澳门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和「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合作交流基地。澳门一向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旅游设施,疫情之前,每年接待三千万的游客。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的秘书处设在澳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台的功能正在逐渐显示。文化合作交流基地是近年提出来的一种构想,十分契合澳门历史和现状。

澳门在西学东渐、东学西传过程中发挥过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中西文化交流的地位举世公认。在澳门,古今同在,中西并举,不同可和,和而不同,是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


《新安县志》──「深港第一书」

胡洪侠

嘉庆《新安县志》一年多前出了一个新版本。此新版由深圳市史志办公室整理编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前「题献页」有将此书献给「宝安建县一六九○年」字样。现在史志界公认,东晋咸和六年,公元三三一年,为宝安建县元年。这一年,分南海郡,置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县,宝安为六县之首,郡、县治所设于今深圳南头。

文化绿荫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整理编辑的新版嘉庆《新安县志》。 (资料图片)

因深圳、香港历史上同属宝安(新安)县,不管康熙版本还是嘉庆版本,《新安县志》所载所记,皆事关两地共同历史,一如新版「前言」所称,嘉庆《新安县志》不仅是最完备记录深港两地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变迁和人文风物之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记载深港地区全史之官修县志。如今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角度视之,《新安县志》更有其寻根问祖的文化纽带作用。

明清时期新安一县虽频频修志,有文献可征者少说也有六种,但明修的三种早已不存,清修的也只剩康熙、嘉庆两种。嘉庆版是在康熙《新安县志》基础上修纂而成,内容有增补,不足之处有删订,篇幅已多出康熙版一倍,故以历史文献角度论之,称嘉庆《新安县志》为「深港第一书」毫不为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我因要在深圳坪山图书馆开讲一门「深圳阅读史」课程,即以个人知见与兴趣为标准,草创了一份「深圳四十年四十本书」书单。当时考虑此书单虽然要把选书重点放在一九八○至二○二○年间出版的新书,但为存续传统计,《新安县志》不容有缺,我于是将《深圳旧志三种》选入书单。此书由张一兵校点,海天出版社二○○六年五月出版。书名之所以称「三种」,盖因除康熙、嘉庆两种《新安县志》外,另收入明朝天顺年间卢祥纂《东莞志》一种。张一兵说,唐代至德以后至明万历以前,深圳地区属东莞县管辖,此间的东莞县志即包含「新安」在内。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二○○七年曾影印过一版线装嘉庆《新安县志》,校编者为孙立川与郭杰,饶宗颐先生特为题签。值得一说者,是用于影印底本的嘉庆廿四年刊本《新安县志》原由长居香港的著名作家叶灵凤先生收藏。据说叶先生生前曾婉拒香港某官方机构的重金购藏,并嘱家人于其过世后将此书捐回内地。现此书藏于广州中山博物馆。影印版由深圳大学文学院主持完成,堪称为「深港第一书」又增添一笔浓重的「深港色彩」。

(作者为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


合义者从 愈病者良

陈桥生

岭南文化以兼容多元、交融圆通、简易务实为特质,其形成与其地五方杂处、交通频仍相关,亦与其沉淀千年文明发展相关。追根溯源,汉末牟子于其《理惑论》中,便以无异于当头棒喝之论断,为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作出了明确宣示。

汉末中原多故,南荒遂为避乱之地,牟子也是将母避世交州。与之前后,来自北方的异人、学者不在少数,他们带来了不少内地的典籍,中华学术遂渐兴。尤其是,交州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殊俗,且被中华教化未久,思想比较自由开放。于此背景下,才可能产生《理惑论》这样的著作。

《理惑论》最早为南朝梁释僧佑编《弘明集》所收载,为《弘明集》首篇。通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自北方的儒者发问,牟子则一一作答,这既可视为本土儒道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一次对话,也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次对话操练。

大量的北方流徙者集于交州,与本土思想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甚至说,中原文化的优越感,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怀疑与责难,是必然存在的。所以,牟子的一一辩驳,就不仅是为佛教文化的自辩,也正可视之为岭南文化的自证,是对当时思想文化界的混乱状态的厘清与校正。如其中一章:

问曰: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喜异术?岂能逾经传美圣业哉?窃为吾子不取也。

牟子曰: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 ……

中原文化视尧舜周孔为正经。牟子却说「书不必孔丘之言」,不必以孔丘之言、扁鹊之方为唯一遵从。可谓石破天惊!

「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即博取众善以辅其身,没有固执拘泥,择其善者而从,一切以实用有效为原则。通俗的说法,不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吗?这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之能「杀出一条血路」的文化密码吗?就此而言,近两千年前的《理惑论》,可谓解码岭南精神的一把最好的钥匙。

(作者为《羊城晚报》编委、文化副刊部主任。)


学子的乡愁

糉子里的乡愁

广州暨南大学 郑涵

五月节是外婆忙碌的节日。两只大铁盆放在那扇木门的门口,暗绿色的箬叶从壁橱里取出来,摊开了泡在里面,清水慢慢洗刷隔年的积尘,糉叶的绿色是一点点亮起来的。泡完的糉叶还得挂起来晾干,不然容易破了漏馅。走过那片晾的糉叶,浑身都被裹在湿漉漉的清香里面了。外婆包的糉子大概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她常说:「看那些卖的糉子,又小又没料,长得俏又有什么用!」可是她的糉子卖相也一点不比市场的逊色。待到糉叶晾干后,裹上糯米、香菇、花生、虾米、腊肠和鹌鹑蛋,米香、菌香、肉香和糉叶的草木香纠缠在一起,构成独属五月节的香气。外婆再用软草梗把糉叶捆好,糉身被馅料塞得满当当,四个尖角又肥大又精巧,摆在红圆盘里甚是可爱。再把糉子往那祭祖先的木方桌上一放,便有了沉甸甸的节日的份量。

但我的面前只有一只刚松绑的异乡的糉子,糯米上可怜地附淡黄色的脱衣绿豆,还有两块单薄的肥肉。

乡愁大概就是一个糉子那么重吧。


与灵魂相连的味道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眠气

正逢樱花盛开之时,驾单车前往中目黑赏晚樱。不出所料,桥上人头涌动,我们两人被迫挤在「请保持社交距离」的告示板下,踮起脚尖胡乱的照了两张相后便落荒而逃。

电车上,好友突发奇想,提议去「喝茶」。我当即吃了一惊,这位日本友人竟然在刚才的「战斗」后还能有闲情逸致欣赏茶艺!一番追问下,原来是指新宿的一家港式茶楼。自以为国际化的我也不由得再次燃起兴趣,那是海外游子们源自灵魂的,对家乡事物的渴求。而五感中又以味觉为什,往往与灵魂相连。

出了车站,来到了一家装修颇有刻板风味的餐馆。服务生微微一鞠躬,递给我们一份西式的套餐菜单。熟悉的菜品,带来的却是令人咋舌的异域风情,而其中,又以一份日式甜口干炒牛河最为猝不及防。得不到满足的味蕾无声地尖叫着,换来的是一张五位数的账单,以及变得些许烦闷的心情。看着朋友那洋溢着满足感的表情,我苦笑着掏出钱包,结束了这一次出游。

回家路上,我一如既往的走在嘈杂的东京街头,口罩中的空气仿佛令人窒息。突然,耳机中传来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音乐。我点亮屏幕,缓缓停下了脚步。恍惚中,余光里的景色也变得些许扭曲,一时间竟分不清这里是否就是我熟悉的那座繁华都市。

那首歌叫《香港街灯》。


一辈子的陪伴

英国伯明翰大学学院 李浚霖

当我未到外国留学前,并不会明白「思乡」的概念。直至我到英国留学后就正正式式体验到乡愁。尤其是在传统中国节日或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的时候,例如冬至、端午、农历新年的时候;而在农历新年期间更是思乡最严重之时,因为足足有两星期,而且当你打开社交软件看见每个在香港的亲朋戚友都聚在一起过节、吃年糕瓜子,但身在异乡的自己却什么都不能参与。

面对乡愁的煎熬,我能做的除了多打电话回家,就是相约一班来自香港的朋友一起吃团年饭、打麻将等等。而我什至自己学会了做年糕、萝卜糕来应节,一部分会留给自己吃,另一部分分出来跟朋友分享。

但是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后悔到外国独自生活,可以很肯定回答你没有。因为正正就是这种经历令人成长,学会独立、自理和成熟。同时我心里知道在外国流浪的日子虽然不容易,但只是过眼云烟,在我七八十年的人生中占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年,当中学会的东西却会陪伴我一辈子。

思乡的时候可以很痛苦,但是其实痛苦的时间并不多。科技发达使我简单的在电话按上几个键就能够见到亲朋戚友的面孔,听到他们的问候与祝福。亦因为在英国有唐人街,虽则味道和质素不够新鲜和正宗,但香港有的东西在唐人街的超市里大多也不难找到它们的踪影。


广州历史文物进军元宇宙

瀞翘

五月十八日为国际博物馆日,旨在唤起大众对博物馆事业的关注。本年度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世界各地博物馆纷纷响应,配合主题举办不同类型活动。而广州四家博物馆首次跨馆联合创造「博物馆星球」,透过创新科技,推出数字文创,将博物馆文物带至元宇宙中。四家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透过数字技术,将二十一款历史文物化成非同质化代币(NFT),让一众文物爱好者以几十元的价钱将不同类型的国宝收入囊中。

将博物馆里实体文物数码化融入虚拟世界中,能够紧贴现世代潮流,令历史文物更加「贴地」,从而有效向大众推广文物。惟限量发售有机会造成炒卖隐忧。针对元宇宙NFT的概念,部分博物馆为首次涉足NFT领域,同时国家还没有达到流通阶段,现有法律亦不能够全面保障买家或卖家,因此需要政府及博物馆加以规管,以利有效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