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的豐收年

分享

今年是董橋的豐收年,接連榮獲「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雙年獎以及「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俱為大獎,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主編:潘耀明

執行編輯:張志豪


董橋的豐收年
董橋,一九四二年生, 原名董存爵。(明報資料室)

著名華文作家、《明報》和《明報月刊》前總編輯董橋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散文多年,文筆雄深雅健,形成風格獨特的「董橋體」,在文壇舉足輕重,作品備受兩岸三地推崇及肯定。長年從事媒體工作期間,更發揮媒體的責任與使命。今年五月董橋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肯定他對於文學藝術的貢獻與影響。

匆匆數月,由康文署轄下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的「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公布得獎名單,董橋憑《讀胡適》獲得散文組雙年獎,藉此表揚其傑出文學成就。《讀胡適》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二○一九)出版,以胡適的人物生平為軸,穿插各種逸話而展開,呈現一個董橋心目中的胡適的形象。

稻花香裏說豐年,好事連連,近日董橋再獲台灣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所辦「第十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貢獻獎旨在鼓勵文學上具有累積性、超越性之成就者,由評議委員會遴選產生。董橋筆耕已逾一甲子,一生與文字不可分割,以提升文化水平、擴大讀者視野為己任,其著述甚豐,文壇地位崇高,深獲肯定。歷屆得獎者包括余光中、瘂弦、黃春明、西西、白先勇、李永平、尉天驄、楊牧、林文月、司馬中原、王鼎鈞。今屆評議委員會一致通過將此獎頒給董橋。贈獎典禮訂於十二月十日,在台灣佛光山台北道場法雲堂舉行。「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首辦於二○一一年,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並親力成立,歡迎世界各地的華文寫手參加。貢獻獎之外另設創作獎。此獎所徵稿類與一般文學獎不同,創作獎下細分長篇歷史小說、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人間禪詩五項。

董橋認為作家的價值在於其獨特的風格與視野,寫作是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途徑。他說過:「所有愛好文學藝術的人,都要緊記這一點:你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在創作中,不然做出來的作品價值就未必很大。」附上董橋得獎感言,以饗讀者。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得獎感言  ●董 橋

那年晚春林海音先生來香港玩,我在一家北方館子為她洗塵,席間幾位客人談起《城南舊事》,都說文字這樣淡,情懷這樣濃:「只有那麼喜愛老北平的林先生才會寫得那麼好看。」林先生淺淺一笑說:「想寫,愛寫,寫的都是自己留心的人和事,讀得下去就好。」林先生這番話淺白而深刻,發人深思。想寫愛寫是天性。留心是在意。讀得下去就是好看。

讀書、治學、寫作真的離不開一個愛字。沒有這份固執的珍愛,讀書無心,治學無根,寫作既難圓滿,生涯也難持久。人到八十,我謙遜接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貢獻獎之際,想到的竟然是林海音那天晚上說的這番話,深深覺得我其實還做不足林先生付出過的努力。那個愛字我是做到了,中國文學英國文學美國文學我真的愛得要命,該讀的書拚命讀,拚命學,那是客居英倫多年練出來的苦功。對人對事的留心在意卻顯然不夠。也許林先生那一代人經歷的老歲月舊人物格外動人,值得銘記;一旦進入科技年代,人情世故漸漸羼淡了,乏味了,弄得我實在懶得留心,寫得好看的故事於是一定不多。當然,講文學理論,講創作途徑,時代的這些蛻變並不是寫不出第一流文學作品的藉口。作家的創意決定作品的優劣。新歲月新人物有新歲月新人物的風采和情景,城南的舊事輕易變得成城西的新事。那樣推論是對的。可惜像我這樣半新半舊的文人從來戀舊,懷舊,不甘心遷就新的時代追隨新的觀念,寫不出好看的舊體作品情願不寫!這是我的傲慢與偏見,或許也是科技年代中保住性靈後花園的不二法門。這樣的花園難免還要多加照顧,不可關了園門不問世事:「草漬不除,便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弘一法師題的草庵門聯果然好。